今年是建党百年,历经百年征程,我国发展从无到有,40年改革不息,100年砥砺前行。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从当初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到9000多万名党员,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留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2021年7月6日,参与了河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我来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李荫棠烈士的安葬之地——许湾村。 图为魏怡在许湾村口 在这里我了解到了抗日时期的一些人物与事迹,看到了当时所留下的遗物,体会到了抗战时期的艰苦,更感受到了抗日英雄们的毅力和爱国情怀。 如今,我们又来到了一个新的时间节点——建党百年。百年,是一个阶段;百年,是一次回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斗前行。 图为魏怡阅读相关人物与事迹 在这里我也了解了李荫棠烈士的相关事迹。1943年,年仅22岁的共产党员李荫棠受中共沁博县委派遣,来到许湾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武装,领导丹河一带人民的抗日斗争。他先后动员全村30余名青年和邻村20多名积极分子加入抗日队伍,培养了一支能打敢拼、英勇善战的抗日武装,建立了丹河抗日根据地,打通了连通后山根据地的丹河通道,为县委、县政府提供物资和情报支持。 李荫棠机智顽强不怕牺牲,带领民兵先后端掉了九峰山等多处日寇据点,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他心系群众,筹粮筹款救灾救难,开展土改运动,修建了一条从于庄、许湾到下伏头村的转山渠,使千年旱地变成了良田,被老百姓传为佳话。 图为魏怡与当地居民交流的图片 在这次的实践活动中,我被李荫棠烈士的事迹深深感动,敬佩他在如此艰难的情景下,依然心中有国家,有人民的态度。(文/魏怡)
原作者: 张玥 豫民网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