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河南健康 健康快讯 查看内容

著名的针灸学科专家高希言教授 ——浅谈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创 ...

2022-6-12 20:56 | 评论: 0

摘要: 著名的针灸学科专家高希言教授——浅谈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创新记者 李新民 张栋梁著名的针灸学科专家高希言教授说:“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 ...

著名的针灸学科专家高希言教授

——浅谈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创新

记者  李新民  张栋梁  

著名的针灸学科专家高希言教授说:“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国家指出“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明确研究生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创新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关健康中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新动力的激发、创新思维的形成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两个重要因素,也是提高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我们对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多年探索,提出“三个课堂(理论课堂、实践课堂、社会课堂)”并重的“3+2”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培养新模式,以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一、理论课堂的作用

理论课堂教学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对研究生的能力提高与素质培养至关重要,学生不仅要掌握针灸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还要转变思想观念,增进动力,启发创新思维,实现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激发研究生创新动力、形成创新思维

提升创新动力,首先要让研究生明确奋斗方向、学习目标,通过专业课加课程思政的学习,增强研究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树立为国家崛起而努力、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远大志向,将专业学习与国家建设紧密相连;用榜样力量的感染,使学习之路有方法可循,学习名医名家的成才经历,尤其是近现代医家的成才之路及治学经验,在学习生活中锤炼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精神;通过对中医经典的学习,树立对专业理论自信、对中医自信,坚定对针灸推拿专业的道路自信。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历代名家,如张仲景饱经战乱,心忧苍生,遂立志医道,创立伤寒学说,开启了经方时代;吴有性目睹民不聊生,疫病流行的惨状,为救民生疾苦,总结经验,发挥了瘟疫学说。他们为外感病学及传染病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使百姓的生命安全得到了保障。而近代医家承淡安则以复兴针灸事业为己任,提倡用科学的方法研究针灸,为实现针灸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张缙教授领衔制定针刺手法的国家标准,推动了针刺手法标准化的历史进程。

对思维习惯的培养,老师在课堂上重点引导,找出问题,指出角度、方向,让学生在课堂外通过杂志、期刊或网络平台,积极阅读文献史料,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前沿与现状。通过搜集资料,阅读文献,丰富知识储备,使思想得以源头活水;通过对诸文献资料的对比分析,找到突破点,提出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或成果。带着问题继续学习经典理论,在反复学习和对比分析中不断提高,逐步养成善思考、多动脑的好习惯。阅读、学习是外界输入的过程,而撰写学术文章则是转化输出的过程。创新动力是否增进?创新思维是否初步形成?最重要的检验指标,即是完成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地撰写,这也是检验理论课堂培养成果的重要指标。 

二、实践课堂的作用

实践课堂主要是对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实践中不仅要主动地应用理论、验证理论,还要体现理论的指导作用。治病救人,疗效是第一位的,临床疗效是检验能力的金指标。因此,对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提高其临床诊疗水平,其次在医疗实践的基础上,针对性地设计出临床、基础研究课题。

中医学的理论、技术,源自先贤医家著述、师长言传身教等,经验的继承、掌握、应用,还要靠研究生的实践。在临床实践中,抓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操作环节。通过病案的书写,考核对疾病的掌握水平。优秀的医案最能体现医者的业务水平,同时也是帮助医者提高专业技能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临床案例的分析,医者可以明了临证治疗时的得失,提出问题,总结经验,逐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严把针灸操作的安全关、技术关,以考促练,不定期检验专业实践水平,提高研究生实操技能,为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培养合格的针灸医师,输送高水平医疗人才。

不仅是要提高动手能力和治疗技术,创新也是提高技术的重要方面。我们要传承好中医药,更要创新发展中医药。将临床实践中行之有效的中医理论、名家经验加以总结,根据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寻找突破点,进行思维、方法、工具的创新,设计出临床、基础研究课题,完成开题报告、创新课题的申报以及专利研发。开展科学研究和专利研发,是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考核方式,一方面考验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反复练习,逐步提高实验操作水准;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检验课题设想的科学性、准确性,方案设计的可行性,研发工具的实用性。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传统方法进行改良、研发创造专利,完成对理论的验证、应用与转化,提高科研创新水平。 

三、社会课堂的作用

社会课堂教学是提升研究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任何课题或项目的完成,都需要团队合作,是团体智慧的结晶。因此,人际交流、社会联系及组织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临床实践中,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取得患者信任,可以避免产生紧张的医患关系,更多地获取真实可靠的病情信息,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大有益。在团队合作中,要根据团队成员的不同身份,采取不同的交往策略,依其特长安排适宜的工作岗位,营造融洽的合作氛围,使各司其职,各得所愿,更有利于科研项目与工作的顺利进行。在社会大课堂中,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游学,能够拓宽知识面,学习更多实用技能。通过举办学术会议、学术讲座、团体年会等学术交流活动,锤炼人际沟通及组织能力,全面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不仅有助于开展科学研究,而且对其人生的长久发展同样意义深远!

社会课堂除培养研究生人际沟通与组织能力,还对提升研究生的判断能力、应变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人生要有追求,也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奋斗。研究生教育为国家培养输送高层次人才,不仅是专业技能的高超,更是综合素质的高水平。在研究生培养之初,学生就要对今后的科研人生有所规划,具备基本的判断力。任何事情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要对从事的工作做好预案,发现问题及时改正,方向偏离要立即修正,通过社会课堂的反复锤炼、锻打,逐步提高研究生应变能力,增强对成功的把握力。无论是就业,还是升学深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与能力,在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人是社会属性的个体,个人命运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高效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要求研究生具备良好的自我判断能力。学生要密切关注时事,通过对国家政策的了解,行业政策的学习,结合自我人生规划及现实状况,做出合理的判断。只有拥护党的领导,支持国家政策,顺应时势,提高自我判断能力与应变能力,才能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优途径。

 

著名的针灸学科专家高希言教授总结说:3+2”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是高希言教授立足为党育才、为国育才,从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实际出发,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全新探索,对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三个课堂”如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鼎之三足,三者之间紧密联系。理论课堂激发研究生的创新动力,启发创新思维,以学术论文为主要考核标准;实践课堂提升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的动手能力,理论的应用与创新转化,以医案书写、开题报告、专利研发为考核要点;社会课堂放手发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举办、参加学术活动,拓宽视野,提升研究生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三个课堂并行不悖,在培养阶段上有所侧重:在培养前期以理论课堂培养为主,中期以实践课堂为主,后期以社会课堂为主。在各阶段的课堂培养中,兼顾对其他课堂的教学引导,循循善诱,逐步完成对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地培养,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实现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

相关链接——

高希言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教授(二级)、针灸学科带头人、博导、博士后指导老师。针灸研究所所长、河南省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针灸推拿学负责人,河南省针灸教学团队负责人,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刺络与拔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中联中医适宜技术评价与推广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全国针灸标准工作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河南省药品审评专家,《中国针灸》杂志编委、《上海针灸杂志》编委。长期从事针灸教学、临床、科研工作,注重针灸技术的挖掘与创新,擅长透灸、刺络治疗失眠、眩晕、头痛、颈椎病、腰椎病、关节积液等难治病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攻关等项目多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励多项。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267篇,主编著作32部。主编国家卫计委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针灸流派概论》、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针灸医籍选》、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敦育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各家针灸学说》、高等中医院校特色教材《针灸临床学》。多次应邀到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讲学。

 

 

上海雪儿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