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是这样 ——李镇西《什么是好的教育》讲座心得 河南省万名中小学校长培训三期一班肖海花 初闻李镇西老师,是在2009年9月,学校领导每人发一本《做最好的老师》,看到封面人物的温文儒雅,浏览作者简介,翻看目录,品读每一个文字,在全校教师会上分享阅读感受,最后我把自己的QQ号更名为“做更好的自己”,因为我不知道“最好”的标准是什么,但“更好”肯定是每天对自己的超越和勉励,这是文字的魅力。 初见李镇西教授真容,是在2023年9月,风采不减当年,沉淀更多、见解更独特。这次他的主题为“什么是好的教育”。从“好的校园是好的教育、好的校长是好的教育、超越高考的教育是好的教育、尊重学生个性的教育是好的教育、编织童话的教育、留下美好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传承理想的教育是好的教育”等方面慷慨激昂地阐释了教育的真谛,这是声音的魅力。听完之后,我对教育也有了自己的思考,我认为好的教育应该是这样的: (一)学校是育人的净土。 网络调侃什么都可以进校园,什么也都能拿学校说事儿。课堂本应该是教师的主阵地,但如今,老师们备课、上课成为了副业,其他乱七八糟的事占据了很多的时间和空间。我想:在各方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进校园能否“精兵简政”?能否把非教学类的任务交给相对专业的人来做?让学校以育人为己任,让校园的外部环境凸显文化气息,内涵设计彰显学校魅力。比如:我们学校一进大门,就是雷锋长廊,设计了八大板块,从形式上来说具有教育意义,但缺少孩子们的驻足观看,如果我们充分利用这面墙壁,让它“活”起来,做成雷锋课程,组织一系列的“看雷锋、讲雷锋、演雷锋、唱雷锋、学雷锋”活动,党干带队干,队干冲在前,真正让雷锋精神在每个孩子心中生根发芽,这样以小见大的文化,对师生的影响远比一些漂亮光鲜的口号强多啦。 (二)课堂是成长的乐园。 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平等对话,教师快乐地教,学生高兴地学,两者在相互的碰撞交流中谱写教育的乐章。纵观无论什么样的课堂形态,课堂流程,最终都不外乎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该静时,孩子们能全身心投入学习,并深入思考;该讨论时,孩子们讨论有序,各抒己见,达成共识;该分享时,孩子们自信大方,出口成章,提升能力。孩子们把课堂当成能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 (三)教师有崇高的信仰。 被举报、被黑化、被边缘……老师们的处境举步维艰,但我们不能迷茫、不能躺平,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有思想、有个性、有鲜活生命的人。孩子是我们的映照,我们什么样,孩子们就什么样。我们每位教师要树立为民族、为国家育人的远大目标,无论何种处境,我们牢记初心使命,用自己的职业操守、用自己的渊博学识、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育出能够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人。 (四)学生有远大的追求。 当追星成为一种时尚时,孩子们心中的“星”应该是谁?我们应通过思政教育给孩子们正确的引导,不应让孩子继续沉迷网络,不应让孩子把时尚的明星、网红等作为偶像。社会应该继续加大监管力度,对社会做出贡献的科研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在物质和精神层面加大宣传。对于各类“新秀、博主、明星、歌星”等,降低社会效应,给孩子们传播正能量,树立好典范。 好的教育,人人心中都有杆秤。标准不同,要求不同,但都有美好的期许——学校是以育人为目的的教育场所。
刘老师88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