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身体“丈量”世界 用劳动创造生活 308班 李冬兰 郑州市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 “五育融合”是当前教育理论与实践者备受关注和探索的教育学前沿话题,特别是聆听了宁本涛教授的讲座后,对于从五育融合的视角来重塑劳动教育的看法颇感认同,“五育”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和个性特征要贯彻实施到整个“五育”过程尤其是“劳育”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旗帜鲜明地指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至此,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的任务成为全体教育人的共同目标。作为一所集团化学校,我们十分注重“五自”并重,有课程、有实践、有活动、有评价,全面促进五育并举建设,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 一、以课程为本 激活“种子” 学校是人才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是人才教育和培养的重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不仅能够落实有关课程内容,且能体现其实践性的显著特征,是推动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的重要过程。我们在开发劳动教育课程的过程中,开展劳动教育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劳动教育计划、方法、途径,有计划、按要求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开发劳动教育课程。 首先,构建共同体式教师发展群体。教师是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关键,学校创新培养方式,构建“理论专家—行业专家—兼职教师—专职教师”协同发展共同体,以专业引领为抓手,以“劳动教育实践”为主课题,以教学实践为载体,更新劳动教育理念,提升教师劳动教育技能水平,培育劳动教育教学成果。 其次,构建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学校在劳动教育中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劳动资源,构建“三位一体”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开发《小鬼当家》《二十四节气幸福生活密码》劳动校本课程,常态化开展“劳动创造美”系列教育活动。开发校本课程的同时,开设劳动里的语文课、数学课、音乐课、美术课、科学课等。教师、学生以劳动为载体,进行项目式学习和创造性实践探索,融合各学科知识与应用,实现全学科落实“五育融合”。 二、以实践为源 肥沃“土壤”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人生第一的教育、是创造生活的幸福教育,是基于体力劳动与物质生产劳动的实践活动。在家庭生活中体现为自理、自立的独立生活活动,在学习之中体现为具体的学科知识相联系的实践和动手操作的、能够化知识为能力与智慧的活动,在丰富多彩的为社会作出应有贡献的公益性活动。 学校充分挖掘校内资源中可供拓展的场地,开发多元创新的劳动实践基地。两校区利用教学楼后面的空地,开辟出小绿芽专属菜园,打造“小绿芽劳动实践基地”,给学生一片农耕天地。还与周边社区达成共识,协同社区开设公益服务岗位。学校利用研学契机,寻找附近适合学生开展活动的劳动基地。例如,走进河南农业大学农创基地,扛起锄头耕施肥,在劳动中了解农耕文化,体验劳动快乐;来到河南中医药大学,观察药材、寻找穴位、体验煮药,在动手实践中了解中医药的博大精深。“新”劳动教育不是社会、学校或家庭单方面的事情,而是相互配合、密切联系、各司其职的整体性教育。 三、以文化为媒 洒满“阳光” 从身体力行的基于地点学习的高质量劳动中获取经验与知识,正是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的主要方式。大到创造力的发掘,小到生活常识的积累,都离不开高质量劳动实践。我们充分营造劳动教育校园文化。结合植树节、五一劳动节等,开展“劳动赋能幸福成长”劳动技能大赛、班级“绿植认养”活动,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劳动实践,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育美。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展责任岗、责任田、责任区劳动教育,让每位学生都有一天时间参与班级、校园卫生打扫、午餐配置等,在每一次劳动中习得劳动技能,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成长! 学校还充分挖掘周围单位专项内容,让学生参与互动和体验。如 :走进河南省中医院,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了解常用中草药的药效、特性,感受中国中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药剂师职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走进郑州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开展项目式学习,点燃职业理想与追求。高质量劳动不仅教会学生们劳动技能,更要教育他们对知识躬身修行、用身体“丈量”世界。生活靠劳动创造,美好人生也靠劳动创造。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在当下的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更应突破传统认知,整合劳动教育资源,更加注重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就像宁教授所说,大到创造力的发掘,小到生活常识的积累,都离不开高质量劳动实践。高质量劳动不仅教会学生们劳动技能,更要教育他们对知识躬身修行、用身体“丈量”世界。生活靠劳动创造 ,美好人生也靠劳动创造。
刘老师88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