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尔·布朗的《学会提问》中,论题和结论是理解作者意图和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基础。 描述性论题与规定性论题 描述性论题:主要关注的是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各种描述的精确与否,它反映了我们对世间万物存在形式和秩序的好奇。简单来说,描述性论题是询问“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规定性论题:主要属于伦理或道德范畴,它提出的是关于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的问题。规定性论题是询问“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在《学会提问》中,作者并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单一的论题,而是围绕如何构建和利用批判性思维这一核心主题,探讨了多个与批判性思维相关的描述性论题和规定性论题。例如,描述性论题可能包括“批判性思维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是什么?”或“如何评估一个论证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而规定性论题可能包括“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或“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和决策?”。 寻找论题的方法 仔细阅读文本,注意作者提出的问题或讨论的主题。 关注文本中的标题、副标题和小标题,它们往往能揭示文本的主要论题。 注意文本中的关键词和短语,特别是那些反复出现或强调的词汇,它们可能与论题密切相关。
结论的定义 结论是写作者或发言者希望你接收的信息,它通常是对某个问题或论题的回答或判断。在批判性思维中,我们需要对结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找到结论的线索 结论提示词:作者通常会使用一些特定的词语来引出结论,如“证明”、“表明”、“由此可知”、“由此得出”、“因此可以断定”、“我要说的重点是”、“显示出”、“告诉我们”、“问题的实质是”等。这些词语后面的内容往往就是作者想要传达的结论。 论证的结构:在论证过程中,作者通常会先提出一个论点或假设,然后提供一系列的证据或理由来支持这个论点或假设。最后,作者会总结出一个结论来概括整个论证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论证的结构来找到结论。 文本的逻辑关系:文本中的逻辑关系也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结论。例如,如果文本中的某个句子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或概括,那么这个句子很可能就是结论。或者,如果文本中的某个句子后面跟着一系列的论证或解释,那么这个句子也可能是结论。 作者的意图和观点: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也是找到结论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文本中的语言风格、语气和用词等来判断作者的立场和观点,从而找到结论。 文本的背景和情境:了解文本的背景和情境也有助于我们找到结论。例如,如果文本是在讨论某个社会问题或政策议题,那么作者可能会在最后提出一个解决方案或建议作为结论。
来自: 开封市志愿者协会 ;原作者: 郑东启 开封志愿者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