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信息爆炸的社会环境中,叙事能力已成为一种核心的软实力。三一基金会王龙喜老师提出的"叙事六要素"——权力结构、进入情境、细节与抽象、证据模式、用户关联、综合行为,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叙事分析框架。本文将通过一个真实的公关危机案例,解析如何运用这些叙事技术实现沟通效果的逆转。 2018年,某知名奶粉品牌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公关危机。一位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张奶粉中发现异物的照片,配以愤怒的文字指控企业漠视产品质量。这条信息在24小时内获得了超过10万次转发,舆论迅速发酵。按照传统应对方式,企业可能会发布一份严谨的声明,列出实验室检测数据,强调异物不可能来自生产线——这种"事实导向"的沟通往往适得其反。但该企业却采取了一套截然不同的叙事策略。 首先,企业迅速重构了权力结构。他们没有以高高在上的企业姿态回应,而是让质检部门的一线员工作为代言人,拍摄了一段生产车间的日常检查视频。这种"去权威化"的叙事策略有效消解了公众对"大企业"的不信任感。视频中,普通工人认真工作的细节画面比任何高管道歉都更具说服力。 其次,企业精心设计了进入情境的方式。回应不是以"声明"为题,而是采用了"一封奶粉质检员的家书"这样充满人情味的标题。开篇没有直接辩解,而是讲述这位质检员如何为自己孩子选择奶粉的故事。这种叙事方式让公众在情感上先产生共鸣,为后续的事实陈述铺设了情感基础。 在细节与抽象的平衡上,回应文案也颇具匠心。它没有堆砌专业术语,而是用比喻解释生产工艺:"我们的过滤系统就像给宝宝冲奶时用的纱布,要进行七层过滤"。同时配以实验室显微镜下的奶粉晶体照片,将抽象的安全标准转化为具象可感的图像。 最巧妙的是其证据模式的选择。企业没有单纯依赖实验室报告,而是发起"透明工厂"直播活动,邀请消费者代表随机抽查生产线。这种参与式证据比单方面宣告更有说服力。同时,他们在社交媒体创建#我家奶粉日记#话题,收集真实用户的喂养故事,用群体叙事对冲个别负面事件。 在用户关联方面,企业挖掘出危机背后的公众深层焦虑——不是担心某罐奶粉有杂质,而是恐惧企业是否值得信赖。因此,所有叙事都围绕"我们和您一样关心孩子健康"这一情感核心展开,而非纠缠于具体事件的争辩。 最终,这场危机以企业口碑不降反升告终。第三方调查显示,危机后该品牌信任度提升了15%。这个案例生动诠释了王龙喜老师强调的"叙事不是赢得战斗,而是让朋友更多"的理念。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优秀的叙事者如同一位心理棋手,他们不执着于表面的事实争辩,而是通过重构叙事框架,在受众心智中重新定义问题的性质。当对手还在为"是否责任"争辩时,聪明的叙事者已经把话题转向"如何共同做得更好"。这种叙事智慧,正是现代沟通中最具价值的能力。
来自: 开封市志愿者协会 ;原作者: 郑东启 开封志愿者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