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善读书院】《打造公益品牌项目一本通》︱如何如何做好公益项目预算和财务管理-1 ...

2025-4-25 20:45 |原作者: 郑东启 | 评论: 0|来自: 开封市志愿者协会

摘要: 服务机构需要的也不是优秀的人才,而是系统性地从事管理工作以及将自己的精力聚焦于绩效和成果的人。服务机构确实需要提高效率,也就是控制成本,但最亟须的是获得效果,也就是致力于取得正确的成果。----彼得·德鲁 ...



服务机构需要的也不是优秀的人才,而是系统性地从事管理工作以及将自己的精力聚焦于绩效和成果的人。服务机构确实需要提高效率,也就是控制成本,但最亟须的是获得效果,也就是致力于取得正确的成果。----彼得·德鲁克

 

德鲁克指出:"预算如今已经远不止是一种财务工具。最重要的是,它已经成为一种管理工具。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可以借助预算对所有计划进行组织。预算也是确保把关键资源,尤其是把优秀的人员分配到最迫切需要的、最有利取得杰出绩效的地方的最佳工具。此外,预算也是对全体员工进行整合,特别是对管理者进行整合的工具。预算也可以帮助管理者知道何时应该对计划进行评估和修改。"

 

项目预算是一系列有目的的、有序的、在一定期限内完成的某些活动的财务计划。

 

公益项目的预算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但要重视项目计划的撰写,而且要重视公益项目预算的制定。

 

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是无私的、无偿的、不计报酬的,所以志愿者不能有劳务费。

 

切合实际就是实事求是, 要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做预值不要弄虚作假。

 

在项目预算中每一笔开支都要写得清晰具体,在什么地方使用、什么用途、多少金额等,都要写清楚,要避免打统账、打包的做法。

 

在制订项目实施计划的时候,我一再强调要具体、完整、详细,因为开展活动、提供服务都是需要经费的。

 

如有其他资金或都套资金,也要列入预算,并写清楚这部分资金的具体用途。

 

不同的出资方或购买方对经费使用和财务管理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一定要按照相应的要求来做预算。

 

无论是接受捐赠还是政府购买,在项目签约后、实施前一定要请机构会计或财务负责人,向资助方或购买方要一份书面的经费使用和财务管理的规定,并且要将书面的经费使用和财务管理的规定转发所有的项目合作机构。

 

公益项目结束后一般都要进行审计,有的是资助方自己审计,有的是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审计。

 

如果项目和合作伙伴共同实施并且要向合作伙伴支付费用的话, 合作伙伴也要参与预算的制定。

 

做项目计划和预算的时候,如果有可能,要尽量了解资助方大概可以资助多少,以便我们根据其所资助的金额,合理确定项目的服务人数,科学制定项目预算。

 

 

 

一、德鲁克思想视角下公益项目管理的核心要义

 

彼得·德鲁克强调,服务机构的核心需求并非单纯的优秀人才,而是具备系统性管理思维、专注于绩效与成果的从业者。这一观点深刻揭示了公益领域的本质要求——公益项目的价值不在于投入资源的多寡,而在于能否实现预期的社会价值与成果。在公益项目预算与财务管理中,同样需要以“取得正确成果”为导向,将有限资源精准配置到最能产生社会效益的环节。

德鲁克将预算提升到管理工具的高度,认为其不仅是财务规划的手段,更是整合资源、评估计划、引导绩效的核心工具。这一理念为公益项目预算管理指明方向:预算编制绝非简单的数字罗列,而是对项目目标、实施路径、资源需求的系统性思考与规划。公益项目管理者应借助预算,将机构战略转化为可执行的财务计划,确保资源流向与项目目标高度契合。

 

二、公益项目预算管理的重要性与基本原则

公益项目预算是实现项目目标的财务蓝图,其重要性不亚于项目计划本身。一个科学合理的预算,既能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又能向资助方、社会公众展现项目的专业性与透明度。徐本亮老师强调,预算需遵循“切合实际”原则,要求项目团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资源需求,杜绝虚假夸大或模糊笼统的表述。每一笔开支都应明确标注用途、金额与执行细节,避免“打统账”的粗放式管理,确保预算的可追溯性与可监督性。

此外,公益项目的非营利属性决定了其预算管理的特殊性。尽管志愿者服务具有无偿性,但项目仍需合理规划志愿者培训、交通、保险等相关费用,以保障服务质量与志愿者权益。同时,若项目涉及多方资金来源,如政府购买、企业捐赠或其他配套资金,需将所有资金纳入统一预算,并清晰说明其使用方向,确保资金管理的规范性与合规性。

 

三、公益项目预算管理的实践策略与执行要点

在预算编制阶段,项目团队需充分了解资助方的要求与偏好。不同出资方对经费使用范围、审批流程、审计标准的规定存在差异,唯有精准把握这些要求,才能制定出符合各方预期的预算方案。为此,徐本亮老师建议在项目签约后,第一时间向资助方索取书面的经费使用与财务管理规定,并将其传达给所有合作机构,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执行偏差。

若项目涉及多方合作,需邀请合作伙伴共同参与预算制定。通过协同规划,既能确保资金分配的公平性与合理性,又能增强合作方的责任感与参与感。此外,在制定预算时,项目团队应主动与资助方沟通,了解其资助规模与重点方向,据此调整服务人数、活动内容与资源配置,实现资源与目标的动态平衡。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预算管理需贯穿始终。管理者应将预算作为监控项目进度与绩效的重要工具,定期对比实际支出与预算计划,及时发现并纠正偏差。项目结束后,严格的审计流程不可或缺。无论是资助方自行审计,还是委托第三方机构,项目团队都应做好充分准备,确保资金使用经得起检验,维护机构公信力。

 

四、结语:以预算管理赋能公益项目可持续发展

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与徐本亮老师的实践经验共同揭示:科学的预算管理是公益项目成功的关键支撑。通过将预算转化为管理工具,以目标为导向配置资源,以规范流程保障执行,公益项目方能在有限资源下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未来,公益组织需持续强化预算管理能力,将其作为提升项目专业性、透明度与影响力的核心抓手,推动公益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自: 开封市志愿者协会 ;原作者: 郑东启 开封志愿者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