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50|回复: 0

[旅游攻略] 颛顼帝喾陵简称二帝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6 23: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颛顼帝喾陵简称二帝陵,是上古时代“五帝”中第二帝高阳氏颛顼和第三帝高辛氏帝喾的陵墓,2000年晋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内黄县城南30公里的梁庄镇境内。
      上古时代,颛顼帝喾二帝在内黄建都立业,黄河古道上,留下了灿烂的华夏文明。1986年,二帝陵被世人发现,后经对陵墓区和祭祀区上面厚厚的积沙进行初步清理,元、明、清历代御祭碑碣165通展现于世人面前,中轴线上御桥、山门、陵冢、拜殿等唐至清代12处建筑和基址也连续被发现。西为唐代陵寝主事居位区,东侧的建筑仍被黄沙湮埋,尚不清楚。经考古钻探,在陵东南和陵北分别发现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陶片、红烧土块、贝壳、灰坑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经过清沙,陵园面目初现,陵墓坐北面南,南北长2050米,东西宽1060米,占地面积350余亩。文献记载:汉代修有陵冢,唐太和四年(公元830年)建庙,宋、金、元、明、清多次修葺。昔日建筑宏伟,古朴典雅,碑碣林立,松柏蓊郁,历代帝王祭祀不绝。《宋史·礼制》记载:“徽宗政和二年,定历代陵寝祭高阳、高辛于澶州。”《明史·礼制》记载:“洪武四年,礼部定议,合祀帝王三十,滑祀颛顼、高辛”。高阳乃颛顼,因其封号于高阳(今河南杞县),号称高阳氏;高辛乃帝喾,因其封号于高辛(今河南商丘县),号称高辛氏,二帝因此被称为高王,二帝陵俗称高王庙。陵地古属东郡濮阳,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隶属滑县,1940年归属新置的高陵县,1949年划入内黄县,可惜因陵寝地处黄河古道,清末逐渐被飞沙湮埋。 自然环境优美,尤其逢阴雨天气,远远望去,陵地上空雾气腾腾,使人顿感此地灵气弥空,极富神秘色彩,是有名的滑县十二景之一。据滑县旧志十二景图说:“滑,古帝都,颛顼、帝喾之陵寝在焉。其地背山面水,郁葱然。佳哉!乃知宇宙间灵秀之区,非帝王不能享其盛。今垂四千余年,屡经兵燹,而高深如故,弓剑深藏,非神灵呵护不及此。经其地者,仰止凭吊能匆动千秋之感乎?”可见,二帝陵地这块灵秀之区,背靠沙丘,面向硝河,郁郁葱葱,风景宜人,千百年来,是历朝历代帝王的必拜之地,流传至今四千多年,虽屡经朝代更换,兵火战乱,但仍高深莫测,弓剑深藏,经过之人,皆肃然起敬,凭吊祖先。左边的是世袭表。
  二帝在内黄建业定都后,完成了华夏文化统一大业,然后通过频繁的社会交往和生存斗争,最后融合为一体,形成为华夏族群,同时也产生出大量的姓和氏。从世袭表可以看到,二帝是夏、商、周的先祖,而华夏民族的主要姓氏又大多产生于这个历史阶段。有位作家曾经说过:“河南是中国人的妈”,可见中原及中原文化在中国的地位。中国文化起源的中心在黄河,在中原,更进一步说,在安阳,在内黄。内黄是华夏民族之根,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过山门,往西走为宋井遗址。1986从井内挖出棂星门条石和二龙戏珠碑首各一块,还有宋代瓷片和瓦当等遗物。宋井未面世以前,一位有名的风水先生曾来二帝陵闲游,随后对二帝陵的风水赞不绝口,尔后说了一句话:“陵在山上,庙在山腰,水井在山脚”,说完扬长而去。后来,二帝陵看护人员不经意在此处清沙,果真发现了一口井,后经专家鉴定为宋井,风水先生的话得到了验证。看来,二帝陵好风水名不虚传。最近,在梁庄镇曹李庄村东开挖引黄工程中新发现的一块唐开元二年的墓志上有明确记载,一位姓窦的官太爷就把自己的墓地选在了二帝陵的旁边。可见很早以前,颛顼帝喾陵已为周边群众视为圣地,对二帝所创之千秋功德顶礼膜拜,他们以依帝陵而息为希冀,借帝陵瑶光之盛,寄托以荫家道永昌,子孙兴旺的遗愿。那边是1986年清沙面世的老山门,为清代宣统年间修葺。山门拱券洞式,大小共有三个门洞,中间的门洞是三门中最大的一个,其两侧门洞依次减小。之所以有如此区别,是为了显示封建制度的等级差别。中间的门为御门,专供皇帝一人通行,东侧门为陪祭文官通行,西侧门为陪祭武官通行,文东武西,各有规制。从三门处有三条蓝砖铺设的甬道通向祭拜殿,中间的路仅供皇帝一人行走,东路为文官行道,西路为武官行道。我们看,山门规模看似很小,其实下面仍有两米之深没有露出地面。经专家考证,老山门上各朝各代的砖都有,证明了各朝各代都曾有过修葺。看似不起眼的山门,反映出中国改朝换代的变迁史。虽历经战乱,历经水火,几经改朝换代,但二帝陵的神秘和帝王之气始终遮挡不住,这也正是各朝各代帝王一旦登基,各层各类官员一旦上任,说会不惜财力、物力修庙修陵,祈求国泰民安,飞黄腾达的原因。

       走过甬道,越过棂星门,脚下的为七步甬道。历代文武百官是怎么到此祭拜二帝的呢?先从御桥说起,在二帝陵的西南200米处,有一座三孔六耳虎头御桥,那就是历代百官祭拜二帝的起始地。陵内的守陵人姓寇,皇帝封号寇千岁,赐铜锤朝服,负责组织皇帝命官的祭祀朝拜,如有不遵奠规,铜锤打杀勿论。每逢有人祭拜二帝,寇千岁就身着朝服,手持铜锤到御桥迎接。铜锤往下一指,文武百官下跪,铜锤往上一举,文武百官起立,这样三步一嗑头,两步一叩首,一直过山门,越过前面的棂星门,再通过这条七步甬道到祭拜台祭祖。想想看,文武百官大队人马一路浩浩荡荡拜祭二帝,那场面何等壮观。

       正前的这座大殿是在唐建基址上修复的仿明清风格拜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统高10米,长约20米,宽约9米。大殿前有廊柱,后有神门,殿中树有颛顼帝喾塑像。东面和西面是在原址上修复的仿明清风格东西配殿。西配殿内存有二帝陵出土的各种文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