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做人人赞的“傻子” “要做一辈子的志愿者” 他总说他的偶像就是雷锋,雷锋同志都称自己是“傻子”,那他也要跟着做“傻子”,做一个人人喜欢、人人称赞的“傻子”。 服务时长4000小时、组织志愿活动420次、参加志愿活动680次……这是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雷锋站站长张晓东与“志愿者”的不解之缘。 在每天四点钟课堂教室里,周末繁华的交通要道,逢年过节空巢老人的家里,甚至街边的绿地、校园的门前楼后,总会看到他的身影:一顶红帽,脸上洋溢着笑容,忙碌不间歇的身影。有人说他“傻”,说他“憨”,说他“轴”,磨灭不了的是他对 公益的执着和热爱,“我愿做这样一个傻子,我要做一辈子的志愿者,它是我快乐的源泉。” 我以我心献公益 张晓东,中共党员,曾担任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雷锋站11级、12级站长、11级园林二班纪检委员、党支部书记。 2011年9月,作为新生入学的他,第一次接触“志愿者”这个既陌生而又新奇的团队,带着一腔的热情积极投身到每一次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渐渐地,因为熟悉而变得更加挚爱,张晓东幸福地说,每一次志愿服务归来,一想到需要帮助的人得到了帮助,我都会兴奋上好几天。 由于他出色的志愿服务,2012年9月受众人推举,担任雷锋站站长一职。他根据自己参加志愿活动的经历以及对社会上需要帮助的群体的了解,积极参加并组织各种志愿活动。三年里,累计组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次,也留下许多感人、感动、感怀瞬间。 一句“哥哥”赶走疲惫 周一至周五下午四点到六点,文化路俭学街社区四点钟课堂教室里,总能看到张晓东的身影,只要时间允许,他就会过来,哪怕只有10分钟。这里有他最惦念的30个孩子。 辅导孩子们做作业,检查作业,和他们聊天,做游戏,是张晓东每天服务的内容,孩子们“老师”“老师”的喊着,他也觉得自己真的是一名“老师”,身上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2013年11月份,一个周五下午5点,刚刚结束一下午的义卖活动,张晓东拖着疲惫身影,赶到四点钟课堂,却发现,教室的门紧闭,志愿服务的“小老师”们,被红领巾蒙着双眼,站在外面,“这是咋回事?”张晓东疑惑不已。 5分钟时间,门开了,小老师们被孩子们拉到教师黑板前,看到黑板上的内容,张晓东和同学们都被感动了,黑板上歪歪扭扭的写着“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还画了10个笑脸。 “我喊你晓东哥哥吧。”还未从黑板上回过神,另一个声音,传进张晓东耳边,他看到是经常辅导作业的张童焕小朋友,“很乐意啊。” “将心比心,如果你感觉到不值,那是你的付出还不够。”张晓东曾说,那句“哥哥”赶走了他一天的疲惫,和孩子们之间顿时拉近了距离,有了更贴心的交流,更强劲的信任。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看着孩子们个头一点点蹿高,书本知识逐渐深奥,思想情感懂得越来越多,张晓东也觉得自己及团队肩上的责任重大,“对孩子们要真诚,对他们的 教育更不能敷衍了事。要时刻高标准要求自己,把四点钟课堂保质保量做好。” 一声“辛苦”化解委屈 每到周末,都是志愿者最忙碌的日子,张晓东也不例外。他和他的团队还要早起坚守阵地,文明交通大拇指活动现场可不能缺了他们的身影。 中国式过马路,攒够一群人,直接闯红灯,在很多人眼里见怪不怪。他们的任务就是协助交警,让大家文明出行,有秩序地穿越马路。这项内容可是个“受气包”。 2014年3月1日早上7点20左右,在农业路文化路口东北角,一位40多岁的骑电动车女士,瞅瞅两边,欲转动手把加速穿越马路,被眼快的张晓东看见。 “阿姨,停一停,红灯!”可对方无视他的劝阻,径直闯了过去,让他感到很无奈,旁边的志愿者也有点泄气。 20分钟后,进入高峰时段,交通有些混乱,闯红灯的现象也增加了。志愿者们虽然不停歇地工作,但仍有些吃力,张晓东也着急起来。 大老远就能听见摩托车“轰轰”的声音。谁知,在路口转弯时,摩托车主似乎是把红灯当成了空气,一直往前开。 “停,停,停。”张晓东带着其他志愿者跑过去,直接把“大拇指”牌子竖到摩托车前。
“你小子干吗?”摩托车主不得已刹了车,摘下耳机,大吼了一声。
张晓东认真地给车主讲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最后,车主意识到他的好心,承认了错误,并承诺下次会注意。
11点,他们站了很长时间,有些累了,有的揉着腿,有的用力甩几下腿。这时,一位阿姨从他们旁边经过,大声地说:“你们是志愿者吧?辛苦了!”张晓东说,一瞬间,所有的辛苦和委屈都烟消云散,只剩下被肯定的幸福感。 荣誉面前,不忘初心 “我要做一辈子的志愿者,它是我快乐的源泉”。这是张晓东最深切的感触。 在雷锋站厚厚的志愿记录本上,一条条记录着他的“足迹”:“为老人拍幸福照”3次、“中秋送月饼”6次、“关爱自闭症儿童”2次、 组织“暖冬爱心”活动6次、“送温暖到工地”活动6次、“平安果募捐”活动8次、“无偿献血”活动两次、“助残日关爱老人”活动2次、“感恩母亲节”电影赏析1次、“关爱母亲河”活动3次,还有每周风雨不改的“四点钟课堂”活动、“暑期爱心课堂”、“文明交通”服务活动、“爱绿护绿”清洁活动,以及“摆放自行车”管理活动…… 张晓东及团队所做的活动,多次被河南卫视、郑州电视台、河南日报、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东方今报、映像网、新浪网、中国青年网等媒体报道, “四点钟课堂”凭借5年的坚持,良好的口碑被评为希望工程激励行动河南省大学生公益项目一等奖并成功入围全国总决赛,他个人也被评为第七届郑州市优秀青年志愿者、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郑州市金水区“十佳志愿者”、 郑州市平安金水志愿者联合会志愿者“一周之星”、文化路街道办事处2012-2013年度五星志愿者、文化路街道办事处“十佳志愿者”、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十佳大学生” 、河南农业大学2013年暑期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社团之星、林学院公益单项奖、河南农业大学社团工作先进个人等,并于今年10月作为河南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大学生事迹巡回报告团成员之一,在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七所高校进行巡回报告。 捧着沉甸甸的荣誉,张晓东很淡然,“我们只是在青春年少的时候践行一些自己想做的、有价值的小事,不为索取什么,只是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并且希望有人觉得我们这样的‘傻子’做的是对的,这样就足够了”。张晓东常说,荣誉再多,都不能忘记初心,不能忘了自己是一名志愿者,要有服务的心态,火热的奉献的心。 要做一个用好的行为影响他人的人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课下他是一名激情洋溢的青年,课内,他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在班级,他担任纪检委员、党支部书记,“自己不先做好,咋能要求别人?”这是张晓东坚持的理念。所以,按时上课,按时归寝,保证出勤率,遵守学校纪律,维持校园教学秩序等多方面,他都对自己有严格要求,也不会因为有志愿服务活动而懈怠。 生活中,他也是一位多面手。“有事找‘老大哥’,包给你解决。”这是同学们对他的评价。 “三年的时间认知毕竟有限。”张晓东认为,志愿服务更加提醒他,提点他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用好的行为影响他人的人。“我要成为这样的人,还需要多努力。” 今年暑假,刚步入大四的他,放弃进入高薪企业的机会,来到郑州市平安金水志愿者联合会实习。在新的平台上,他带着对志愿服务的热情和对奉献的执着,继续在公益的道路上前进着。实习四个月以来,他曾多次组织郑州市各大高校志愿服务团体、社会爱心人士等近千名志愿者开展关爱母亲河、“争做文明引导员,我为绿城添光彩”等活动,得到河南卫视、郑州电视台等媒体的多次报道。 面对自己选择的这条道路,张晓东总是这样说:无怨无悔的付出,他们快乐了,我也快乐了,这就是我的‘傻子’精神。 #自强之星#我是河南农业大学张晓东,我的个人梦想是人人公益,处处和谐,社会充满正能量!我是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请大家关注我的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