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27|回复: 0

[开封] 何公轩:先祖伟业励后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8 09: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凭吊北宋末任宰相何栗
8月6日,开封难得的凉爽天气。趁着清早习习凉风,记者来到了开封铁塔公园,访一位多年前的“忠义”之士。
站在古城墙脚下,顺着铁塔向东,静卧着一湾碧水。碧波之上,水鸟翻飞,鱼跃于渊,在空中划出一条美丽弧线落入水中或者游人的船上。这湖便是铁塔湖。柳枝浅浅地垂在湖水里,一经风吹,枝条便划出道道涟漪,荡漾的水波宛如堤上美丽姑娘身体的曲线。一只燕子从远处飞来,擦过水面,轻盈地向湖中央一座小岛飞去。
铁塔湖中央的湖心岛上曲径通幽,亭阁相向,此处便是何公轩。绕过荷塘垂柳,红柱青瓦,肃穆庄严的何公轩映入记者视线,嵌入轩中壁上的石碑更是饱蘸厚重和敬畏,记述着北宋末任宰相何栗那铁骨铮铮的故事。
何栗,字文缜,宋哲宗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出生于四川省仙井监(今仁寿县)。宋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他与兄弟同来东京(今开封)应试,皆中,何栗进士第一,时年27岁。所谓进士第一,即状元,得到宋徽宗赏识。首授秘书省校书郎,次年即提举京畿学事,奉旨升为主。客员外郎,起居舍人,后再迁为中书舍人兼侍讲。由于他为官干练,政绩卓著,不久便任御史台长官御史中丞。后加升为翰林学士,进尚书右丞兼中书侍郎。复奉宣诏以待参知政事,位居中枢要职。但遗憾的是这时金人正分兵两路来犯,赵宋王朝风雨飘摇,大厦之将倾也,终难展身手,挽回颓势。
公元1127年,金人攻破宋营,何栗不降,在被掳往北京的途中,绝食而死,年仅38岁。
1997年,何栗后裔——英籍华人何荣佳,来到铁塔湖畔,凭吊先祖,捐资建造何公轩。今天的何公轩,已成了开封人民,乃至全世界何氏后裔对忠于职守、誓死卫城的何栗表达的场所。
当日,记者站在铁塔湖西岸边时,天下起了蒙蒙细雨,趁着这烟雨蒙蒙的缠绵天气,愈发觉得湖光塔影映衬下的何公轩主人一身充满英雄豪气,记者突然回想起这位以死抗拒异族入侵的英雄留下的悲壮诗篇,接着眼噙热泪……
何栗与开封的不了情
关于何栗在开封考状元一事,玉林市海外客家联谊会理事、世界何氏宗亲总会文史专员何恬伦告诉记者,据《历代文武状元》一书记载,北宋政和五年,参加殿试有泮良贵、郭孝友、何栗三人,皆年少有风貌,文章下笔千言,洋洋洒洒。宋徽宗一时不知把谁定为状元好。计上心来,于是把何栗等三人叫到跟前说,你们三人皆才学出众之人,朕现出一谜,谁先猜中,就定谁为状元。宋徽宗说的谜面是“木字多一撇,正字少一点,一点不见,两点全欠,谜底为打四个字”。三位才子听后,都默默沉思。过了一会儿,何栗向前跨了一步,抬起头来,两眼直勾勾地望着皇帝,一言不发。殿上的文武大臣及参加殿试的都非常奇怪,心想何栗既然向前跨了一步,可能是知道了答案,可他为什么不说呢?只有宋徽宗见状,龙颜大悦,当即宣旨“朕钦定何栗为状元”。
何恬伦笑着说,第一句“木字多一撇”——“木”加一撇为“禾”,“禾”与“多”合为“移”字。第二句“正字少一点”——“正”字与“少”字合起来,去掉上面的一横和下面的一点成“步”字。第三句“一点不见”—— “点”、“不”、“见”合为“视”字。第四句“两点全欠”—— 两点加全合为“金”, 金再与欠合为“钦”字。所以谜底就是“移步视钦”。
“何栗大魁天下后,颇得徽宗赏识。”何恬伦说,“何栗在担任御史中丞期间,恪尽职守,不畏权贵。最大的作为是弹劾王黼。当时王黼代蔡京执政,对上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对下巧取豪夺、骄奢淫逸,民愤极大,被人目为‘六贼’之一。何栗上书列举王黼15条罪状,连奏七章,终将王黼及其同党胡松年、胡益等人扳倒、罢官,但也因此得罪了朝中某些权贵,再度外放。”
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十二月金兵南下,意欲攻取京城。徽宗赵佶禅位于太子赵桓,赵桓即位后,改元靖康,是为钦宗。钦宗下诏召回何栗,仍任御史中丞,次月加升为翰林学士,进尚书右丞兼中书侍郎。复奉宣诏以待参知政事。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直逼京城,钦宗派何栗出使金营谈判。金人索割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县)、河间三镇及三镇所辖20州县及金银牛马绢帛等财物,何栗予以拒绝。回朝后,竭力主张不能把三镇割让给金人,并请建四道总管以统兵勤王。但钦宗不从栗所言,于靖康元年十一月十七日改授何栗以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尹。
靖康元年十一月末,金兵再围京城,钦宗重新启用何栗,拜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执行中书令职务,是为宰相。钦宗采纳何栗意见,任命康王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并以汪伯彦、宗泽为副元帅,回师勤王,救援东京。但赵构与汪伯彦奉旨后,由相州起兵,绕道山东巨野;只有宗泽率所部单独向东京(今开封)进发,行至洑阳南与金兵遭遇,孤军奋战,连续13战皆捷,金兵丧胆,引兵暂退。宗泽再行至滑县,金人集聚重兵将宗部包围。宗泽身先士卒,率部奋勇突出重围,抵达黄河北岸。正待准备渡河南下驰援京师时,前方传来东京失陷,徽宗、钦宗二帝被拘金营的消息,宗泽只好下令就地扎营,观察待命。
当金兵围城之际,东京城内尚有7万人马,何栗力主坚守待援。怎奈钦宗偏信巫术,不用何栗所言。而他相信的那班弄神装鬼的天兵天将又太不给他争气,待金人攻城时不战而溃,开封城遂破,金人拘徽宗、钦宗二帝于金营之中,勒索金银财宝。徽宗、钦宗二帝下令打开国库,并用尽各种手段,搜刮宗室、世家、寺庙以及民间财物。是时,代何栗主持开封府务的徐秉哲,应金人要求,亦极力搜刮供应。总共得金21万两,银714万两,锦缎100万匹,掏空了京城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甚至僧道等的所有财产。最后,金人翻脸不认人,还是下令废了徽宗、钦宗二帝,另立张邦昌为帝,国号曰楚。然后于次年(公元1127年)四月初一班师北撤,并掳徽宗、钦宗二帝及后妃、皇子、皇女、宗室、贵戚以及官吏、内侍、宫女,技艺工匠等3000余人,一并北去,何栗亦在其中。
面对国破君虏、生灵涂炭之局面,何栗觉得回天无力,悲愤至极,绝食而死。
何栗后裔播迁海内外
“何栗后裔在世界分布颇广,其中以《浙江义乌何氏宗谱》、《广东庐江书院全谱》、《广西玉林市东山何氏谱》和《四川酉阳芳德公族谱》等四谱记载最具代表性。”何恬伦告诉记者,“《浙江义乌泮山何氏宗谱》载:何敬翔字仲高,世居蜀中隆中仙井,生于960年,为义乌一世祖,生一子德裕。德裕(义乌二世祖)生于994年,德裕字厚之,生二子长必大、次必兴(早逝)。必大生三子棠、栗、榘。何栗官至宰相,与宋徽宗、钦宗一起被金国俘虏去,在狱中绝食而死,卒时38岁。其儿子何士英授迪功郎,乾道丙戌(公元1166年 )任山东滋州州判,因奸臣弄权,无意为官,携三子及家眷避难睦州(今建德市)淳安白岭上何村。其长子继美又从白岭迁义鸟,居官圹乡何泮山村。该支何栗后裔现有1万多人。”
《广东庐江书院全谱》载:栗祖(北宋政和五年,乙末科状元,后抗金殉国)有2子10孙,分迁广东各地。贵一郎何琇迁居新会;贵二郎何琛迁居南海、番禺、顺德;贵三郎何瑛迁居南海、顺德;贵四郎何琪迁居增城;贵五郎何瓒迁居增城、顺德、黄莲;贵六郎何琼迁居番禺沙湾;贵七郎何珩迁居东莞、江乡;贵八郎何琚迁居新会、广州、龙门;贵九郎何球迁居香山、小榄;贵十郎何琳迁居香山、小榄、龙门。该支后裔人数甚多,现有数十万之众。
“山何氏出自珠江三角洲,原为广府人。”何恬伦告诉记者,“《广西玉林市东山何氏族谱》载:东山村始祖万二公是栗公8世孙,元乱从广东顺德县黄连村徙广西兴业县石南镇东山村。侗公是万二公八世孙,明太仆寺卿以尚支长子,偕母居江西赣州,入客家民系。侗公孙正赞公是明代举人,知江西赣州都府,崇祯年间调广东廉州知府,赴任途中顺路回老家东山村祭祖,在广西玉林新桥镇旺久村突遇暴雨,冲断石桥,耽误行程,后卒,葬旺久村莲花山。后裔有迁徙广东南海,玉林沙田、福绵,陆川县马坡、碰田,博白县三育和柳州市柳城等地,均为客家人。此外,万二公后裔中加入客家民系还有迁入贵港市大圩镇的海广支房支系、迁入庆丰河岸村的完圭支房支系和迁入贵港市木格镇陆化村的道德支房支系何氏。”
《四川酉阳芳德公族谱》载:宋元争蜀,元蒙对四川人屠杀,四川人“十丧七八”。元、明之际,朝廷便颁布命令,大规模组织向四川移民。公元1040年,何栗祖父带领家小徒步到达四川省仙井县。公元1089年,何栗出生在四川省仁寿县视高乡河西坝,政和五年何栗中进士,累迁中书舍人兼侍讲。金人入侵,宁死不屈。京城沦陷,有一后裔逃脱,但不敢回四川仁寿老家,便逃往蜀郡较为偏远僻静的四川省保宁府酉阳州(今重庆市酉阳县)忠孝里龙王沟石马坝。公元1774年,何栗后裔何承受带领家人从四川酉阳州忠孝里石马坝迁徙到贵州省思南府德麦都高家寨。公元1833年,何承受6世孙何永林携妻带子从贵州省思南府德麦都高家寨迁徙广西乐业县泗城府沙里亭八洞村小洞屯。该支何栗后裔现在主要居住在广西凌云县沙里乡、乐业县泗城镇平屯、百色市右江区龙川镇花红乡平法屯、芭蕉洞、张家洞、平屯等地。
《浙江义乌何氏宗谱》载:自何栗后裔迁入义鸟后另编世系,以何栗曾祖父何敬翔记为始祖。《四川酉阳芳德公族谱》载:自何栗后裔迁入酉阳后也另编世系,以何芳德记为始祖。而《广东庐江书院全谱》则顺延,目前已经排至135世。《广西玉林市东山何氏族谱》将东山村始祖万二公记为一世,目前已经排至25世。
追思先祖捐资建造何公轩
何栗后裔事业有成者甚多,他们或虚怀若谷,或上善若水,或造福桑梓。曾涌现出许多慈善家族和慈善家,他们捐款捐物,设立奖学助学基金、社会福利基金,兴办学校、医院、老人青少年活动中心,造桥修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慈善工程项目,为传承文明、构建和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何荣佳就是何栗后裔中的佼佼者之一。
何荣佳是何栗的第27代孙、世界华商大会英国委员会主席、永兴跨国工业集团董事长。1947年,何荣佳出生在广东中山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遐迩闻名的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中读高中。1969年,何荣佳只身到香港闯天下,当过工厂的送饭生,做过公司的推销员,历尽了艰辛,然而诸多的艰辛锻炼了他的个性,成为他以后人生道路上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1974年,何荣佳创办了第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1982年移居英国。
       1997年,为追思其先祖在开封的光辉业绩,弘扬先祖优秀传统伦理,经市侨办牵线搭桥,何荣佳于1998年捐资在铁塔湖中心兴建了何公轩。
何荣佳为何要将纪念先祖之处建在铁塔公园呢?2014年8月2日,记者见到了我市侨办原副主任王煌印,他拿出了自己保存17年的工作日记,对记者讲述了何荣佳捐资建造何公轩的故事。
       “1993年7月,在我国驻英国大使馆领事部的安排和介绍下,何荣佳先生一行首次来开封进行访问,寻找其先祖何栗的事迹。当时市侨办根据省侨办和市领导的指示,会同河南大学及我市史学专家,为何荣佳先生的开封之行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促成了何荣佳先生首次访问开封成功,我们彼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煌印告诉记者,“1997年5月,何荣佳先生再次表示愿出资与我市进行有关方面的合作,建设一处纪念其先祖何栗的建筑,以表示他对何栗的怀念、敬仰之意,以及同开封人民美好友谊之情。同年6月,何荣佳先生亲自赴汴,在市侨办的协调下,经过考察,同市园林处、铁塔公园商定建筑方案。8月5日,何公轩正式开工,于1998年4月1日全部竣工建成。”
       至于为何要将纪念先祖之处建在铁塔湖的湖心岛上一事,曾参与筹划修建何公轩的市园林处原副处长张玉发向记者讲述了其中的经过。“何栗是北宋最后一位宰相,铁塔是保存最完整的宋代文物之一,最能代表宋代文化。湖光塔影映衬下的何公轩为仿宋建筑,体现了浓重的北宋建筑特色,无疑是纪念何栗的最佳地点。”张玉发告诉记者,“修建何公轩,不仅是何氏后人对先祖英灵的缅怀,而且能够达到我们炎黄子孙素有的慎终追远、弘扬祖德、见贤思齐、启迪后人的目的,对于我市进一步大力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必将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何荣佳先生是一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王煌印告诉记者,“尽管何荣佳先生早已取得英国国籍,我与何荣佳见面次数也不多,但几番交往,何荣佳先生的拳拳爱国之心、之情特别让我感动。何氏先祖曾在开封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何公轩的建成与开发,不仅代表了何荣佳先生缅怀何栗、纪念先祖之心愿,也为开封古城增添了一道新的风景线,何公轩的建成更标志着开封与海内外炎黄子孙的交流和友谊源远流长;体现了我市与海内外何氏客家人的浓浓情意;标志着我市架起了与世界交流、合作、共同兴旺发达的桥梁。”
       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张玉发告诉记者:“开封是历次客家人迁徙的主要出发地,是海内外客家人的重要祖根地。从开封走出的客家人与从其他地方走出的客家人一样,他们继承了中原文化的传统,有着团结奋斗、开拓进取、保持个性、自强不息的精神。如今,铁塔湖中央的何公轩把何氏后人与开封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客家文化、中原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一脉相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