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71|回复: 0

[旅游攻略] 洛阳老城排鼓:百年排鼓擂响河洛大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11 10: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喜庆场面总少不了鼓,可要打出“花”来,这就难得了。发源于清朝初年绿(lù)营军战鼓的老城排鼓,因其鼓声节奏铿锵,槌槌有力,尤其是表演时观赏性强,如今已成为洛阳具代表性的击鼓演出之一。2014年,老城排鼓入选洛阳市级非遗名录。

    清朝时期,在今洛阳老城一带驻有一支绿营清军,军队有专门的鼓队。鼓队的鼓师转为民后,把战鼓的阵势和击法传至老城民间,老城遂有了自己的鼓队。老城排鼓属集体表演项目,表演时少则十几人,多则几十甚至上百人。表演器具以鼓、镲、锣、铙、钹为主,火担子、火铳(单眼、三眼、四眼)、放荒、梢子棍等辅助,鼓又分为大鼓、中鼓、小鼓。表演者身着统一服装,按阵形排开,大鼓指挥,小锣引导。

      击鼓时,表演者要调动全身的力量,用眼、手、身、步、法五个方面的表演,把击鼓变成表演,这是老城排鼓最突出的特色。例如,击鼓时鼓槌在手中翻飞,技巧纯熟者在双手击鼓瞬间鼓槌可在手中翻转四圈;击鼓时边击边跑,甚至双脚跳起来在空中击鼓等。

    目前,老城排鼓现存有祖辈传承下来的9套完整鼓谱:《交槌》《歇拍及二路带帽(歇拍)》《牡丹鼓》《跑鼓》《迎宾鼓》《叽咕东咋》《长胜鼓》《龙灯鼓》《舞狮鼓》。其中,《牡丹鼓》用于表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牡丹竞艳的意境,最具河洛地方特色。《牡丹鼓》主要是打阵形,鼓的摆放像牡丹花一样有花蕊、有花瓣:中间四个鼓象征花蕊,周边五个鼓象征花瓣。表演者要走队形,动作要求整齐划一,节奏较慢。

      因缺乏史料,老城排鼓社成立的具体时间已无据可考,传说由绿营出身的刘大夫(民间称谓,其职务已不可考)成立排鼓社。从1900年开始,老城人刘芳娃从刘大夫手中继承衣钵,主持排鼓社,延续至今。如今,老城排鼓社的“掌门人”刘国庆已是第八代传人。

      刘国庆说,新中国成立以来,老城排鼓社在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得到空前发展,不仅人员众多,而且器材齐全,洛阳每每举办大型文化活动,都会邀请老城排鼓社前去献艺。1973年10月,周恩来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访问洛阳,老城排鼓社曾受命参加欢迎仪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非遗”技艺在保护与传承的道路上步履维艰,老城排鼓却避免了这种尴尬。目前,老城排鼓社共有80多位成员,年龄大多在40岁至60岁,虽然不算年轻,但“新鲜血液”补充得非常及时。刘国庆介绍,每年都会有十几个新人加入老城排鼓社,“大家认为,打排鼓既能锻炼身体,又丰富了日常生活,何乐而不为呢”。

      此外,排鼓社每年还可以收到200场左右婚庆等商业演出的邀约,每场演出根据规模能有千元收入。这些钱一部分分给参与演出的社员,另一部分成为排鼓社的集体资金。商业化运作,给这一古老的技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刘国庆说,未来老城排鼓社将与学校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免费传授击鼓技法,让其感受老城排鼓的艺术之美,并从中发现培养传承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