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师就是我的事业” ——记河南省骨干教师、商丘市第六中学教师陈瑕 本报记者 李德鹏 通讯员 李建鸿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陈瑕近照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当老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博爱的胸怀。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宝贝明珠,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25年来,我坚持上好每一节课,这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自己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具体体现。”近日,在美丽的商丘市第六中学校园,该校副校长、语文教师陈瑕向记者阐释了她对教师职业的理解。 1993年8月,师范毕业的陈瑕,怀着对老师的羡慕和敬仰,选择了教育,光荣地成为商丘市第六中学的一名语文老师,并一步步从普通老师成长为了学校的副校长,亲身见证了六中由一所普通学校到品牌名校的跨越发展。 常教常新 课堂还给学生 陈瑕认为,教育教学不是呆板枯燥的,应该是幸福、愉快的,常教常新,充满挑战。每篇课文在没给学生讲授之前,她总是自己先学习一遍,充分掌握文章的知识点和主题思想,哪怕是最熟悉的章节也是如此。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温故而知新”,学一遍就有一遍的收获。课堂教学中,陈瑕摒弃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把课堂交给学生,自己甘当“配角”,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融入“学语文、用语文”的情景之中,促使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掌握知识。 “陈老师的语文课讲得非常好,趣味性强,一环一环引人入胜,始终让我们充满期待。她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对我们进行学法指导,课堂学习效率很高。我认为,陈老师所讲的语文给予学生的不只是知识,更是生命的浸染和熏陶。课堂上,我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是平等的,彼此享受着语文带给我们的快乐。”已经毕业的六中九(5)班学生张露说。 宽容博爱 助力学生腾飞 20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让陈瑕深刻认识到,老师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还是一个传递爱的过程。爱是前提,没有爱,教育就无从谈起。 李庆国(化名)曾是陈瑕所带班级的学生。他因父母离异、妈妈没有工作、家庭条件欠佳而自卑,成绩靠后。发现这一苗头,陈瑕就经常找其谈话,关心他,鼓励他。有几次,李庆国交不上生活费,都是陈瑕及时帮其垫付。后来,经过努力李庆国考上了商丘市一高。但两三千元的学费又让他一筹莫展。“决不能让孩子因此退学”,得知这一情况,陈瑕从工资卡里取出钱,急忙送到了李庆国的家里。看着陈老师满脸的汗水和送来的学费,一家人顿时感动得热泪盈眶,拉住陈老师的手,除了说谢谢外,不知如何是好。 “对于学生的困难,我都是尽心地去帮助。希望通过我的努力为他们插上腾飞的翅膀,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理想。‘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看到自己的学生个个出人头地,我感到非常幸福!我教过的好多学生,像陈梦薇等现在都成了我的闺蜜,她们结婚什么的都通知我。从外地回商丘时,都约我去练摊,感觉棒棒哒!”陈瑕兴奋地说。 雨滋桃李花千树,光照亦能映彩虹。自从教以来,陈瑕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兢兢业业教书,满腔热情育人。即使2005年升任副校长后,她仍执教不辍,勤奋不息,坚持每年带九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课,且每年中考成绩都遥遥领先。她本人也因教学成绩突出分别获得河南省骨干教师、省中小学幼儿教育专家、省优质课教师、省级课题主持人、一师一优课部优级一等奖、商丘市名师、市级劳动模范、市学科技术带头人、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梁园区第九届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她主编的校本教材《青青语言训练课程》获省级一等奖;2015年演讲的“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获得市级一等奖第一名,并代表商丘市参加省级比赛获省级一等奖。 “当教师不是我的职业,而是我的事业。只有把教学当成事业去做,你才能体会到这其中的收获和快乐。既然选择了做一名教师,就应该从一而终,衣带渐宽终不悔。”从教25年,陈瑕依然对教育事业坚定执着。 责任编辑:xpz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