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后第一天上班,北林路街道办事处社区事务科就迎来了一个特殊的小客人,一个仅有一个多月大的男弃婴。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的程序,熟练地办理着各项手续,因为在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已经接到了两个这么大的弃婴了。说来也巧,每次送来弃婴的时候,都是金基社区的民政协管员杨艳姐在值班。看到孩子一直在哭,杨姐熟练地帮小宝贝更换了尿不湿,喂她喝了点温温的奶粉,不时地拍拍孩子的背部,直到孩子在她怀里缓缓地睡去。杨姐心疼地说“孩子还这么小,真是可怜啊……” 社区服务岗位社工李金玲根据民警同志送来的出警证明 ,在熟练地填写着郑州市儿童福利院收养人员审批表,她给孩子取名叫“郑亮”,她说“之所以姓郑,是因为根据相关规定送往郑州市儿童福利院的男婴都姓‘郑’,女婴都姓‘周’,可能是由‘郑州’的谐音而来,这个孩子从外在体征上来看,发育基本正常,除了头顶的三个针眼让人隐隐觉得可能有病,眼睛与普通孩子稍有不同,始终不与人对视,所以给孩子取名‘亮’,希望他将来眼睛明亮,前途光亮。” 到底是什么导致弃婴事件的频发?是不完善的医改制度,是法律意识的淡泊,是道德素质的地下,还是没有优生优育的无知?这需要我们整个社会来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