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民网 首页 河南公益 公益人物 查看内容

培养一个学生,脱贫一个家庭——贾国瑞

2018-3-29 20:48 | 评论: 0|来自: 洛阳慈善学校

摘要: 贾国瑞,贾国彪兄弟二人,出生于登封的一个小村子,上世纪70年代末随家人到洛阳。他们的父母一生正直,都是为人称道的好人,所以,他们从小家教严谨,小小年纪就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上学时,兄弟俩常年担任学生干部, ...
      


       贾国瑞,贾国彪兄弟二人,出生于登封的一个小村子,上世纪70年代末随家人到洛阳。他们的父母一生正直,都是为人称道的好人,所以,他们从小家教严谨,小小年纪就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上学时,兄弟俩常年担任学生干部,推崇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相信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离不开青少年的培养。

       成年之后,不论从事什么工作,他们都怀有一颗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从2006年开始投身公益事业,并于2009年4月7日联手创办了全国第一家纯民办慈善职业学校——洛阳慈善职业技术学校。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拼搏,学校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支持。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7年9月,他们已募集善款1600万元,累计资助和培养了一千多名学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志趣相投 自筹资金创建慈善学校 时间追溯到2006年9月的一天,身为一家公司负责人的贾国瑞、贾国彪兄弟俩去县里办事。在经过一个村口休息时,看到一群十四、五岁的孩子叼着烟卷在马路边游荡,很像“不良少年”,兄弟俩便走过去和他们聊天,才知这些孩子大多家庭贫困,上不起学,又因年龄不够,无法出门打工,只好四处闲逛。几个孩子说,附近村庄里像他们这样的孩子很多。这深深触痛了兄弟俩的心,“这些孩子年龄小,文化水平不高,对社会认识不深,法律观念又很淡薄,分不清美丑善恶,如果不正确引导,很容易学坏,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如何能够国富民强,构建和谐社会?”回到家里,兄弟俩感慨万千,思来想去,不如出点钱把这些读不起书的孩子集中在一起,资助他们在职业学校学习一技之长,长大后不仅能自食其力,还能为社会减少一些不稳定因素。 

      说干就干,兄弟俩立即联系汝阳、宜阳、栾川和三门峡陕县的几所职业技术学校,在这些学校开办“慈善班”,由这些学校推荐贫困学生进入“慈善班”免费就读,这些孩子就读的学费由兄弟俩负责全额支付。他们的良苦用心,得到了几所学校的认同,截止2009年自己创办慈善学校为止,在三年时间里,他们共计资助贫困孤残学生近千名,捐助善款近两百万元。在他们资助过的近千名学生中,大多数都已毕业并参加了工作,已经开始在各自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做贡献。

       贾氏兄弟“培养一个学生,脱贫一个家庭”的初衷正逐步变成现实。 2009年初,为了使“慈善教育”这个利国利民的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贾国彪、贾国瑞在认真总结“慈善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首次拿出60万元存款作为创始资金,在洛阳市慈善总会的支持下,创办了洛阳慈善职业技术学校,开始全方位地深入实施“慈善教育”的办学理念,创建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为服务弱势群体、构建和谐社会全身心地付出和投入,由此踏上了一条满怀希望、全面创新的“慈善教育”之路。 从纯粹的资助开办“慈善班”,到自己散尽家财全身心投入开办“慈善学校”,周围的人都说他们真“憨”真“傻”,竟然放弃品学兼优的孩子而去资助这些最难管的群体。兄弟俩却笑着说:“别人都喜欢锦上添花,而我们认为雪中送炭更有价值。道理很简单就是要先教这些孩子们学会做人,然后有一技之长,无论到哪个岗位都能成为一个综合素质较高的员工。别看现在他们不行,但经过仔细雕琢后,都是一块块美玉,都能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才!

       今天我们多办一所学校,明天社会就可能少办一座监狱,为这样的教育理念付出,我们觉得值得!” 举步维艰 哥哥卖掉住房救学校 2009年秋天,在洛阳市西工区的一栋1000平方米的小楼里,兄弟俩与10多位老师和107位新生一起,开始了洛阳慈善职业技术学校全新的征程。 这所慈善学校,只招收孤儿、残疾人、家庭贫困、低保以及少数民族的学生。学生进入该校后不用花钱,学费、食宿费、教材费、安置费、床上用品、校服等全部由学校提供,洛阳地区以外的学生每年报销一次往返路费。 这所学校的生源基本都是各地政府部门、爱心组织推荐的弱势家庭的孩子。近两年,随着学校名声的传播,许多外省的贫困和残疾学生也慕名前来求学,核实情况之后,学校一样录取。

       几年来,他们一直都恪守着一句诺言:“慈善无国界,只要是愿意求学的有困难的孩子,我们慈善学校的大门就永远为他们敞开!” 有人曾好奇地问贾氏兄弟,既然不向学生收钱,那学校怎么运作呢?“我们是河南省唯一一家主要依靠社会善款生存的学校,所有的善款都接受捐赠人、相关慈善机构、社会各界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他们说,“善款的使用越透明,自己的心里就会越亮堂。” 

       从2009年4月7日洛阳慈善职业技术学校成立至今,虽然通过自筹及面向社会募集的资金加起来已有一千五百多万元,但是,学校的“手头”从来就没有宽裕过。每天至少5000元才能保证正常运转,学校的运行费用一直都非常紧张。为了保证孩子们能顺利读书学习,贾国彪和贾国瑞到处找资源、拉关系、求捐款,像两个和尚一样四处“化缘”,像两个乞丐一样四处“乞讨”。他们自己的生活一直都十分节俭,从不舍得乱花一分钱。弟弟贾国彪现在还是住在母亲的一套80平米的房子里,使用的也是非常简单的家具,过的是最普通的生活。

       在办学几年时间里,他头发白了快一半,头晕、失眠、高血压、冠心病、颈椎病、胃病等接踵而至,刚刚40岁的他浑身都是病。他常笑着说:“这几年操的心,比前三十年加在一起都多……” 2009年刚开始办学时,那时候学校还在光华路,是由原来商贸中专学校的实习车间改造的,条件很差。教室的门、窗都掉了,水泥地板坑坑洼洼的,墙壁上到处是蜘蛛网。开学前,他们和学校里的10多名老师,加上从社会上招募的10多名义工,30余人整整干了一天才基本打扫出眉目。

       2010年5月,他们学校迁到了春都路的一所旧学校里,并投资了100余万美化环境、添置设备,学校条件才有所好转,招生规模也从头年的100人扩大到近200人。 那时候是他们最难熬的,由于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学校负责人就轮流值班,一轮一周,每天基本24小时都待在学校,偶尔家里有什么事情他们也是回家待一会就走。那时候弟弟贾国彪的孩子只有3岁多,天天吵着要见爸爸,为此妻子非常不满,几次跑到学校找他要闹离婚。妻子威胁他:“如果你再不管这个家,咱这一家子就没法过下去了。”还有一次,妻子甚至要拽着他去民政局办离婚手续。面对妻子的声讨,贾国彪动情地说:“咱家的孩子很重要!但这个学校有200来个孩子呢,人家家长把孩子送过来,是对我们的信任,要是教不好,那就没脸见人家家长!”  
 
       2011年,为了让更多慕名而来的残疾学生能够享受到慈善教育的阳光,兄弟俩筹措专项资金,面向孤残学生敞开了大门,截止目前,学校已累计招收、培养了40多名残疾学生,这些学生不用花一分钱,甚至连零花钱都是学校发的,学校为此多支出数十万。 办学难,办慈善学校更难。2010年迁校花了100多万,资金存量大减,2011年又因客观原因,善款募集数量急剧减少,收支曾出现严重的不平衡。面对种种困难,兄弟俩四处加大募集力度,力争保证学校正常运转。然而,困难依旧很大,学校甚至一度面临无钱买菜的窘境。哥哥贾国瑞也只有一套房,为了给学校救急,他硬是不顾妻子的坚决反对,把房子卖了出去,一家三口到学校附近租住民房。贾氏兄弟的这一举动,曾让不少亲友为之摇头,但他们却从来都为感到过后悔……

     贾氏兄弟的父亲2007年去世后,母亲身体不好,经常住院,虽然他们兄弟俩都非常孝顺,尽量抽时间去照顾母亲,但实际上大多数时间还是妹妹在照顾,这常常让贾国彪和贾国瑞都感到非常内疚。但是,慈爱的母亲从没有因此埋怨过他们兄弟,还常常教导他们说:“让那些困难的孩子安心学习和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你们不用担心我,以学校为重,我没意见。” 这几年,对母亲、妻子和孩子,兄弟俩确实感到心里有愧,但是,他们更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既然办了这个慈善学校,就不能对不起“慈善、教育”两个词,就要真正把孩子们教好,就要真正扛起“慈善教育”这个最重要也最光荣的社会责任。

       如今,日子久了,学校也逐渐发展起来了,正面效应越来越明显,家人看到他们的坚持和成绩,也就慢慢都理解并转而积极地支持起他们来…… 记得2016年11月份召开第三届慈善教育论坛时,站在台上的贾国彪看着自己的学生,想起兄弟俩办学七年多来的辛酸苦辣,一时百感交集,眼泪曾夺眶而出,忍不住在台上痛哭起来,那男子汉的哭声,曾感动了在座的所有领导、嘉宾和代表…… 亦师亦父 学生的爱戴是前行的动力 如果不办慈善学校,贾氏兄弟可能会像许多小老板一样,过着小康富足的生活。但如今的他们,却要为花每一分钱而“斤斤计较”。但是,他们还是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当看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每一次笑容时,他们都感到欣慰无比。他们曾真诚地说:“假如这些孩子一个个都能成才,我们也可以就含笑九泉了……”  
 
       有人曾问慈善职业学校的学生们:“贾校长在你们心中目中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学生们的回答是:“是老师,校长,更像父亲!因为刚来学校时,校长对我们的管理比较严厉,我们一开始比较怕,生怕挨他的批评,尽量绕着他走,后来慢慢地,我们发觉他的严厉是为了我们好,这种生疏感就慢慢减少了,也敢找他说说心里话了。”日久见人心,很多学生都叫贾国彪“校长爸爸”、“帅爹”……  
 
       很多家长都曾跟贾国彪反应,孩子来学校几个月后,放假回家就很听话了,还知道帮父母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了,这在以前,家长们连想都不敢想。贾国彪的手机里存有很多短信,也有多封书信,都是学生和家长们发的。其中一条短信写道:“尊敬的贾校长,明天我们就要踏上工作岗位了,希望您保重身体,回去之后抓紧时间去看医生,早点好起来。我们需要您,爱戴您,我们会好好工作,谢谢您对我们的关爱。要好好照顾自己,不要调皮哦,嘿嘿!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很多人都需要您,都希望您好好的。”贾校长说,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就会看看这些短信,想想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就是他和哥哥最大的动力,他们愿意为了孩子们一直坚持下去。 
   
       多年来,贾氏兄弟以及他们的慈善教育团队,已累计向慈善学校投入以及向社会慈善项目捐赠助学助残、扶弱扶贫善款善物(含募集资金)达一千六百万万元。他们用一颗善心指引着自己的一次次善行,他们用自己的善行一次次力所能及的帮助着需要帮助的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慈善和爱心的真谛。 慈心无悔 为求桃李遍芬芳 由于心系慈善且责任重大,兄弟俩的所有精力全部放在了学校和学生身上,导致了兄弟俩的公司无法正常运营,长期的两头拽让他们身心俱疲。在经历了痛苦的抉择后,他们选择了学校,并说服公司股东同意于2011年关闭了公司,全身心投入了慈善学校的发展。  
 
       办学之初,弟弟贾国彪的一位公务员同学就告诫过他,慈善之路很难走,充满艰辛和痛苦,要他三思而行。但他没有畏惧,毅然走上了慈善教育之路,现在他明白了同学的话,的确艰辛痛苦,但是他不后悔。他说:“男人的成就感就是战胜困难的愉悦感。”他有信心战胜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不枉活此一生。  
 
       近些年来,他们的付出终于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几年来,他们用心血创办的慈善学校连续被省、市政府授予“年度十大爱心集体”、“河南省最具持久性慈善项目”、“河南省慈善总会公益合作伙伴”等荣誉;2012年,学校还被共青团洛阳市委评为“洛阳市青年创业就业见习基地”,被洛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职业能力建设先进单位”;2013年被评为全国十佳孝贤“先进集体”;2014年被评为“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2016年被命名为“河南省慈善文化教育基地”;2017年被推荐参评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慈善奖”评选。面对这些,兄弟俩都看得很淡。他们坚信:人在干,天在看,做事要上对得起苍天、下对得起大地,中间对得起责任、良心、家长、学生!  
 
      “历尽沧桑心不悔,为求桃李遍芬芳。”面对荣誉和夸赞,贾国飚和贾国瑞总是觉得自己做的还很不够,兄弟俩暗中相互勉励,在今后的生命历程中,要更加努力地践行自己的诺言,始终如一地尽己所能关爱弱者、扶贫助残、奉献社会,要一起用后半生成就自己的慈善人生、教育人生、无悔人生……

来自: 洛阳慈善学校 ;粽子哥刘明广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