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专家发布一项中英文版共识:旨在推动动脉入径诊疗规范和安全 记者 李新民 林娜 通讯员 衣晓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每年有超过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而在我国心血管病人群高达2.9亿,且心血管病死亡率占疾病总死亡人数的40%以上,远高于癌症等其他诸多疾病。而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80%的心脏病发作和卒中是可以预防的,也就是说只要防治得当,有八成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免于死亡。在这样的背景下,目前我国的心脏介入导管室采用远端桡动脉入径作为主要介入途径的诊治手术随之日益增多,相关问题亦时有发生,成了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为推动此项技术健康、规范、安全地开展,由我国广东省深圳市心血管病专家董少红主任医师等冠脉介入诊疗团队联合大拇指俱乐部共同撰写和发布了国内首个《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分别以中英文两个版本发表在刚刚出版的《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及《Cardiology plus》期刊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指经动脉入径,凭籍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从而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新方法。但在临床大范围普及和推广应用中,动脉穿刺伴随而来的并发症也逐渐被学术界认识到,严重者如骨室筋膜综合征、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动脉闭塞等,甚至需要外科手术加以补救。有鉴于此,国内外专家学者们开始关注动脉入径的改进,发现远端桡动脉介入新路径不仅能够减少患者大出血、前臂附近动脉闭塞等风险,且能提升患者及术者的舒适度,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介入医师的认可和好评。 作为《经远端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的主要合作单位和执笔专家之一,深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董少红及医学博士孙鑫共同对《共识》进行了解读。董主任首先回顾了动脉入径的发展历程及其优缺点:这其中,肱动脉和股动脉入径分别于1958年及1967年首次应用,其管径较粗,易于穿刺,但出血等并发症较多;桡动脉入径于1989年开始在临床崭露头角,其管径较细,使出血等问题显著降低,而由其引发的桡动脉闭塞、骨室筋膜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却有“水涨船高”的趋势。让人瞩目的是,2011年有学者首次报道了经远端桡动脉入径的全新案例。2017年发表的临床研究证实,此技术能显著遏制出血及桡动脉闭塞等并发症,受到国内外心血管专家的重视与青睐。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孙鑫博士解释说,发出掌浅支之后的桡动脉被称为远端桡动脉,其位置表浅且周围骨性结构较多,因此易于压迫止血,能显著减少术后压迫时间,进而降低其闭塞发生机率,减低相关常规桡动脉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共识》建议,有一定穿刺经验的术者可将远端桡动脉入径列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主要选择,远端桡动脉可触及搏动,即可尝试穿刺。此外,以下情况也建议使用:桡动脉穿刺造成血肿或痉挛、需左侧桡动脉入径行介入诊疗、透析及肾功能不全、桡动脉闭塞、潜在冠状动脉搭桥、桡动脉或手臂解剖结构特殊及老年患者。 《共识》同时也指出,超声检查显示远端桡动脉闭塞或缺如、已采用桡动脉作为桥血管、身高超过180厘米、且未备有加长造影导管及指引导管时,禁止利用远端桡动脉入径。由于远端桡动脉相对细小,且迂曲发生率较高,在穿刺技术上具有更大的挑战性,需要更长的学习周期,因而未熟练掌握的术者在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时需慎重行事,此次发表的《共识》文件也强调了这一点。 董少红主任详细介绍说,远端桡动脉穿刺有两个解剖位置的定位,即鼻烟窝解剖区域及合谷穴解剖区域。《共识》建议可将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交汇处的“径向顶点”作为远端桡动脉穿刺的骨性定位标志,同时建议有条件的介入中心优先考虑借助超声检查来指导穿刺;可采用鞘管针穿刺法或开放钢针穿刺法进行穿刺,患者左手及右手均可使用,术者可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术后可采用弹性或粘性绷带包扎、止血器压迫或手动压迫止血。使用国生产的薄壁鞘组可施行远端桡动脉穿刺,且薄壁鞘管可匹配使用7F指引导管,因此能完成所有冠状动脉介入技术,包括旋磨、球囊对吻等。 展望未来,孙鑫博士指出:正如《共识》所提及的,作为冠脉介入入径中的最新技术,远端桡动脉入路极大地改善了冠脉介入诊疗患者的预后,有望取代传统的桡动脉入径,而成为冠脉介入诊疗的主要新路径。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器材的推陈出新,以及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相信这一新技术将会日臻成熟,有力地推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舒适化、精准化的发展进程。 据了解,深圳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董少红团队每年完成远端桡动脉入径超过1500例,为国内年完成经远端桡动脉入径冠脉介入诊疗例数最多的中心之一;董教授团队探索并在国内外首次命名了“经合谷穴解剖位置远端桡动脉穿刺技术”,并将该技术率先投用于冠脉介入诊疗中。同时,他们团队积极参与国内远端桡动脉入径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迄今已完成网络系列课程2次,继续教学培训班1次,并举办远端桡动脉入径全国论坛1次,发表了国内第1篇远端桡动脉入径综述,并作为主要执笔单位之一参与了此《共识》的撰写和发布。 新闻链接一:深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专科建设 深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创建于1995年,历经25年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医教研一体化、人才雄厚、学科完整的心血管专科;是广东省首批登峰计划建设医院重点建设学科、广东省基层医院PCI专项能力培训基地、广东省心血管专科护士培训基地、深圳市心血管重点学科、深圳市心血管微创医学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深圳市胸痛质控中心。 学科带头人董少红教授是深圳市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科室现有4个病区,开放床位121张,拥有心血管介入导管室2间及杂交手术室1间,并在大鹏新区建立了心血管医学转化平台,是深圳地区规模最大、技术力量雄厚、融无创与有创协同治疗于一体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在华南乃至全国享有广泛声誉。科室下设冠心病、心血管重症与康复、瓣膜及周围血管疾病、结构性心脏病、起搏与电生理五大亚专科。创建了国家级胸痛中心、心衰中心、房颤中心、高血压中心、心脏康复培训基地。 心内科历来重视教学实践及科研创新,是南方科技大学及暨南大学博士、硕士培养基地,2018年被批准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科室现有博导1名,硕导4名,累计培养硕士、博士40余人。近5年获得5项国自然课题立项及19项省市级课题立项;发表20余篇SCI及80余篇中文期刊。 新闻链接二:我国专家搭建大拇指俱乐部培训平台 “大拇指”俱乐部于2019年8月22日成立,由埃普特医疗倡导发起,并由台湾长庚纪念医院吴炯仁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陈纪言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乔树宾教授担任主席,由广东省人民医院罗建方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窦克非教授、深圳市人民医院董少红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曲鹏教授、浙江省新华医院黄抒伟教授、沧州市中心医院李红梅教授担任副主席,沧州市中心医院宋坤青教授担任秘书长,由深圳市人民医院孙鑫教授、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鲁玉明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立建教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王能教授、埃普特医疗于鑫担任秘书。 “大拇指”俱乐部的成立,是我国经远端桡动脉入路介入治疗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旨在将对远端桡动脉入路感兴趣的青年医师集中起来,进行远端桡动脉入路培训,共同探索远端桡动脉入路技术,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远端桡动脉入路的规范操作,积累更多的临床证据,更好地评估和推广远端桡动脉入路技术,造福更多患者。
上海雪儿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