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古颂今西河湾,乡村振兴焕新颜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学院赴河南传统村落暑期社 ...

2024-8-26 19:20 | 评论: 0

摘要: 阅古颂今西河湾,乡村振兴焕新颜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学院赴河南传统村落暑期社会实践乡村振兴促进团 一.深入古村落实践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村落作为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遗产,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 ...

 

阅古颂今西河湾,乡村振兴焕新颜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学院赴河南传统村落暑期社会实践乡村振兴促进团

 

一.深入古村落实践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村落作为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遗产,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保留了较大的历史沿革,即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以突出其文明价值及传承的意义。

据我们了解,近15年来,中国传统村落数量急剧下降,每天约有1.6个传统村落消失,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诸多挑战。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一些传统村落出现了空心化现象,传统村落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后继乏力现象,以及商业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对青年大学生“三下乡”的号召,贯彻落实河南共青团“青蔓乡间”系列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专项活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学院传统村落调研团将视线对焦河南集古韵、红色、新发展一体的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古村西河村。

故而我们一行6人南下河南新县西河古村落,了解当地村史挖掘文化,向当地政府部门了解当地社会经济生态发展情况,学习该优秀古村落背后的成功经验——即如何自上而下增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意识?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落实了怎样的政策法规?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怎样探索活化利用?如何培养内生动力并实现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平衡等一系列让传统破败村落枯木逢春的锦囊妙计。

二.深入古村落实践的事前准备

为确保此次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取得预期效果,实践团提前制定详细的行程计划。目标明确,培养团队成员的文化敏感性和尊重当地文化的态度,确保活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尊重当地习俗和居民的权益。建立团队内部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及时交流和问题的快速解决。设立反馈渠道,收集当地居民和团队成员的意见与建议,不断优化活动方案。各队员积极配合,协调联系。统关整个实践团,每个人都意气风发,满怀期待,努力为即将开展的实地实践古村落活动做出充足准备。

 

三.深入古村落实践的进行时态

815日午后,我们一众6人抵达西河湾,顾不得路途颠簸,行程艰辛,我们稍作整理,马不停蹄游走于乡间。进行初步的实地考察,了解村落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与村委会建立联系,以获取支持和必要的许可。

我们从当地人口中了解到,500年前,这里是汉王古道的一个村落,聚集了一批张姓族人,整个村落都是一家人。随着该地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为了提高村民的凝聚力,西河村在202312月举行了祖总归位仪式。来到张氏祠堂,孝友堂正殿供奉着先祖牌位,台案上放着宗谱,两侧竖立着张姓始祖与名臣的雕像……祠堂中的各种历史资料和画像,讲述着张姓最初的起源与发展。来到村史馆,一张张图像展现在眼前,记录着道光以来做出巨大贡献的西河人,也记录了乡村振兴进程中西河的建设与发展。在各级部门和当地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西河极大保留了传统建筑,并在发展过程中选择对这些明清建筑修缮翻新,发展起了旅游业。这里承载了村民们对家乡深厚的情感——“美丽的西河我的家”。在粮油博物馆,我们学习了传承数百年的古法榨油,为村里最后传承木榨的手艺人张思建先生的工匠精神所打动。

816日,我们入户访问当地村民数余家,聆听当地人讲述他们与西河的故事。实践团队来到村委会,听村支书张思举侃侃而谈西河湾的前世今生,如数家珍。作为从小在西河长大的村民,他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浓厚的情感;作为一名村支书,他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积极响应国家保护古村落的号召,决心要抓住时代的机遇来促进家乡的发展。“西河是西河人的西河,作为西河的子孙,乡村振兴这个担子落到我们这代肩上来了,我们要给他挑起来,我们要带头干起来”,村干部带领村民克服重重困难描绘出乡村发展新画卷。由此,我们真真切切领悟了习总书记所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正确性、先进性。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怎愁:生态兴,文明不兴?经济不兴?

在村委会,我们品尝了当地的茶,茶香四溢令人回味无穷,加之茶本身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游客喜欢。在西河,热情的叔叔阿姨会饱含热情地对我们说“国庆来看,这里漫山遍野的五彩斑斓,很美”。西河有来自全国各个地方的游客。那里景色宜人,建筑古色古香。作为著名的写生基地,在村里随处可见写生的学生。张支书说,他们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乡村振兴要因地制宜。山上的油茶、板栗、银杏、杉木、茶树和新引进的阳荷姜等等,这些经济作物提高了居民收入,促进了当地发展。

回望返乡10年,张支书说,最大困难是村民思想解放程度不够。“要在基层干事,返乡青年一定要做好示范。”张支书透露自己的秘诀,“当一颗有韧性的橡皮糖。只要对的事就去做,一遍不行试两遍,两遍不行三遍。”这正是我们实践团所探寻的精神,将自己的青春绽放在青春沃野之中,在乡村振兴中传递出青春的理论和梦想的希望。

四.深入古村落实践的收获感悟

风水宝地西河古村落背山面水,以青山为屏,以绿水为栏,山环水抱,白墙黛瓦,古木参天,芳草茵茵,溪流潺潺,摇曳垂影。没有浓郁的商业化气息,没有不堪的工业化污染,有的是英雄梦,新县梦,有的是民风淳朴,鸡犬相闻,有的是宛若陶公笔下世外桃源般静谧,悠闲,美好。就是这样一片神奇的土地,哺育一方乡民,滋润万物生长。从古老中走来,不舍昼夜,风尘仆仆却又焕发出青春独有的盎然生机,在乡村振兴工程中脱颖而出,熠熠生辉。

西河湾古村落始建于元末明清,历史悠久。全村皆为张氏一族,源自古时一支张姓人家从江西移民至此,开荒种地,烧砖建房,在小农经济为主导的特殊时代,自给自足,繁衍生息,发展壮大。但是伴随着工业化浪潮的兴起,经济体制改革日新月异,时代洪流滚滚而来,抓不住发展的机遇,便会被狠狠甩在岸边,等待淘汰。庆幸的是,面对深山居乡,乡村空心等一系列历史遗留棘手问题,张支书等一行人没有逃避,没有畏缩。他们积极响应国家保护传统村落的号召,从打拼了20多年的北京回到故乡,同村民一道,希望家乡变成理想的模样。正所谓,任何历史伟绩的创造都不是一马平川,顺风顺水,靠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光凭村干部几人大刀阔斧谈改革,搞建设,乡亲们自是不理解,不信任,不支持的。可这又怎能难得住志存高远,从大山里走出又回到大山的那位赤诚追梦人呢!

凝心聚力,共建最美梦里老家2014年开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县乡民改,投资几百万,吸引外出就业人口回归。西河的村民们大力做好基础建设工作,响应时代政策,奔着经济建设闯。新县西河虽是贫困地,短板多,但居于大别山区,红色资源优厚,只要想长久保护发展传统村落,就能够盘活各样资源。事实也证明:有志者,事竟成。

上下齐心,共筑脱贫致富梦。西河是西河人的西河乡亲们眼中饱含热泪说的这句话让我们最是印象深刻,足以见得他们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担子落到我们肩上了,我们就要担起这个担子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 ”村干部们解民愁,增民信。老街旱厕、牛栏猪圈、千年古树等关系民生福祉的资源,没有一刀切全部破坏移除,而是适时革新,因地制宜。如此一来,既守护住了村民的集体记忆,又丰富了村落的文化内涵,同时又对经济发展起到助力作用。

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政府为这个河南之南湖北之北的独特地域拨款1030万,致力于河道治理,绿化环保,村落复兴,切切实实为地方老百姓服务,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不断增强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乡亲们也团结合作,劲儿往一处使,建设美丽乡村。保质保量,维护生态效益,原生态就地取材,降低成本,带领村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就业,增加收入。成立合作社,增加经济效益,以资产入股到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分配使用,村民变股民。修缮改造古民居,保留豫南特色,扶持鼓励引领带动农家乐,民宿等旅游业第三产业发展。

“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落后的干部。单打独斗,一亩三分地,从前那种小农意识行不通了,要顺时代潮流而为……”“山是荒的,田是不种的,干了还有希望,不干一点希望都没了……”村干部们积极对接“村两委”,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听取多方意见建议,聘请专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现代农业,打造西和“三宝”——油茶、板栗、葛根粉,建立示范基地500亩,发展葛根种植700余亩,实施油茶低产园改造1500余亩。诸多村民致富增收,内生动力得以激发,带动了周边区域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领导先后视察高度肯定,多家媒体争相报道,专家学者高度关注,各地游客络绎不绝,好的发展自然能够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现代化进程中,西河湾古村落作为典型村,作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地方政府的政绩,更多还有它对村落中的人的发展的影响。乡亲们能够大力落实良好的村风民约,秩序井然热情好客,脸上洋溢灿烂的笑容,其根本原因在于当地政策制定经济发展真真正正合民意遂民心,当地政府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没有只求速度不顾发展,只管眼前不想未来。把人民放在首位,代代传承前辈经验,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清楚明白没有任何人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一劳永逸,走别人的路走不稳走不远,这是西河湾的宝贵经验。美好乡村建设的成功,人民幸福生活的获得,移不来,急不来,仿不来,装不来,只能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闯出来,创出来,撸起袖子加油干出来!

我们切身感受到西河发生的巨大变化。从破旧的村落到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西河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村民收入大幅提高,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这次调研,实践队员收获颇丰,在西河,我们切身感受到习总书记所讲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正如张支书所说“未来在路上”,乡村振兴道路任重而道远,相信在因地制宜的政策规划和西河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西河会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牧野大地,路漫漫其修远兮,乡村振兴是一篇大篇章,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步。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乡村振兴第一线,笃行不怠,为加快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附:调研期间拍摄的部分图片

图一为实践团队在西河村拍摄的美景

图二为实践团队在西河村史馆前合照留影

图三为实践团队在西河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合照留影

图四为实践团队正与村支书和当地村民交流

图五为实践团队与村书记和支书合照留影

图为实践团队在西河村所见之景

 


河南省大爱郑州



难过

郁闷

无聊

擦汗

奋斗

慵懒

最新评论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