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开封市志愿者协会部分项目负责人参与了由协会主办的“公益豫论场(厂)”主题沙龙。本次沙龙以“区域公益生态搭建:共创的路径”为主题,为期两天,汇聚了河南省内多家公益团队代表,共同探讨当前志愿服务环境下的挑战与机遇。通过深入交流与思维碰撞,与会者不仅分享了实践经验,更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创新解决方案,为区域公益事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直面痛点:聚焦志愿服务核心议题 沙龙采用“问题导向”模式,主持人引导各团队梳理当前项目推进中的难点。开封市志愿者协会的负责人围绕多个现实问题展开讨论,例如:“手语工作室”如何培养接班人?如何推动手语普及行动走进社区?如何在医院、银行、公交公司等窗口服务行业推广手语应用?如何提升“黄手环”项目的使用率?此外,还涉及弱势群体帮扶、资金来源多元化、负责人心理压力化解等共性难题。 “问题越具体,越需要跨界思维。”一位项目负责人表示。通过现场投票,团队选出了最亟需解决的议题,并借助“外脑”——即其他团队和专家的视角,进行深度剖析。例如,针对“手语工作室接班人培养”问题,有团队提出“以老带新+社会招募”模式,结合高校志愿者资源建立人才库;而“窗口服务手语普及”则建议与行业主管部门合作,将手语培训纳入服务标准考核体系。
群策群力:共创公益生态新路径 沙龙现场气氛热烈,从不同维度提出解决方案。对于“黄手环使用率低”的问题,有团队分享“社区宣教+家庭联动”经验,强调通过案例故事提升公众认知;而“资金来源单一”的困境,则引发了关于“公益产品化”“企业社会责任合作”等创新筹款模式的探讨。 “公益生态的搭建需要打破壁垒,通过共创实现资源互补。这次沙龙让我们看到,问题本身即是创新的起点。”
展望未来:共建可持续公益生态 与会者一致认为,区域公益发展需更多此类深度对话平台。未来,开封市志愿者协会计划将“公益豫论场(厂)”常态化,定期聚焦细分领域,推动解决方案落地,并联动政府、企业、公众等多方力量,构建“人人可为、处处可行”的公益生态圈。
来自: 开封市志愿者协会 ;原作者: 郑东启 开封志愿者
|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