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爱追剧,河北农业大学的大学生们2014年多了一“追”:追看“农大好故事”。该校近一年开展讲述“农大好故事”活动,通过校报、校园网、广播台、宣传橱窗、微信平台、演讲赛、征文等形式立体推出20多个师生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典型,传递积极向上正能量,让核心价值观在校园落地生根。 “好故事”立意深远 好主题才能使好故事立意高远,有教育意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有着丰富的内涵。河北农业大学选取好故事就以如何在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践行这八个字为主题,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广泛发动。 该校各学院和中层单位认真选取本单位职工中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典型人和事;认真选取学生中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励志成才、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志愿服务的典型人和事。经过全校范围内演讲后,从中遴选代表性典型20多个,再对故事主人公进行深入采访,挖掘细节,拍摄图片,形成好故事。 今年3月23日,“赶考日”当天,河北农大推出“农大好故事”第一期《情洒太行的追梦人》,讲述了刚刚获得河北省科技突出贡献奖的李保国教授,一连串感人的故事,一张张珍贵的照片让“农大好故事”开篇先声夺人,当天的校园网点击率就高达2000多次。机电工程学院测控1401的李晓婉说:“每一位教授,他们不再是学生仰望而不可及的人物,他们严谨,却有着对学生解惑的耐心和笑容,他们伟岸,却有着深入田间的不辞辛劳与坚韧!” 目前推出的24个典型中,代表性广泛,各领域都有标杆。其中,知名专家和团队7个,普通教师10名,学生5名,行政干部1名,工人1名。 “好故事”体现大境界 “大专家小细节,小人物大道理”是该校在挖掘故事中遵循的表现手法。始终把握“以小见大”的原则,不拔高不夸大,让好故事的主人公形象保持真实性和平民化,使大家觉得可信、可敬、可学。每篇故事都是学校派专人通过和主人公的多次访谈接触,挖掘出一些有感染力的细节,正是这些细节,让人们看到一个个生活在身边的普通人的不普通境界和情怀。学校南门口的一名普通门卫,因其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诚实质朴的为人,赢得大家的交口称赞。机电学院年轻老师郝建军,因其懂感恩、敢担当,处处为大家撑起一片天的性格,博得大家一致好评。还有被学生亲切称为“周妈妈”的周燕老师等等。好故事先后以《标杆门卫—刘博文》《人们眼中的“郝老大”》《师者,周燕》为题,讲述了他们一件件看似普通却又真实感人的故事。学生典型《青春路上的追梦人—师峰》《把优秀当成一种习惯》《树诚信之风,展人性之美》诚信驿站的故事等,都紧紧抓住主人公事迹中最朴实最感人的部分,把这些普通人的事迹挖掘好、描述好。针对在高校教学科研工作中,团队合作创新的重要,推出了屡获科技奖励的枣研究团队——《“枣”恋30年》、外语学院赴渤海校区青年教师团队——《他们的彩虹梦》。经济贸易学院国贸1301班的曹燕说:“看‘农大好故事’,让我认识了标杆校卫刘博文,每次路过校门口,都会不由自主的看向门卫室,看到他在,就会觉得安心,他就像从尘埃中开出的花,细微处,蕴含着大感动。” “好故事”有好载体 好故事要用好载体,创新形式,接地气、有活力和吸引力,才能形成合力,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为了使好故事深入人心,从今年3月中旬到4月中旬,河北农大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梦在心中,路在脚下”农大故事汇主题演讲赛,每个基层党组织推荐一名教师和一名学生参加预赛。三场预赛、一场决赛,50位选手演讲内容丰富,细腻感人,形象生动,引起大家的共鸣。从演讲的形式上,师生同台竞技展风采,并辅以现代传媒手段。一位现场观众网名叫“会笑的孩子”发微博说:“感觉自己不愿意听演讲比赛,但是今天的比赛让我明白,如果办得好一样吸引人!” 校园网、校报、广播台、宣传橱窗等依次推出每一个“好故事”。校园网发挥迅速便捷的特点,一般在周一上午推出,便引起师生关注;校报在二版头条位置开辟“好故事”专栏,彩色印刷,图文并茂,发送到每个教研室、每间学生宿舍;广播台在黄金时段播出;宣传橱窗推出“好故事”功德榜;师生通过个人微信进行转发关注。“农大好故事”师生愿意看、喜欢听、信得过、记得住、够得着,可谓“处处都有好故事,人人都有机会出彩”,传递了积极向上、快乐工作的正能量。师生们受到鼓舞和激励,自觉向故事主人公学习。目前,“农大好故事”还在讲述当中,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校园文化的品牌活动正办得如火如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