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可以照亮一座城市,那就是好人;一种行为,可以塑造一座城市,那就是善举。古朴而神奇的昭通从不乏好人,也不乏善举。在医患矛盾较为突出的今天,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B超室主任李湘云却凭着对患者的博爱之心,视病患如亲人,对工作的尽责担当,大灾面前,勇挑重担。 她对超声影学的不懈探索,带领科室人员不断攻克技术难题,填补技术空白,为昭通市患者解决了以前必须赴异地求诊的巨大困难,成为了病患心中的“白衣天使”、同事眼中的敬业楷模、医院的一张“名片”、同行领域的“探路先锋”。特别是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个人魅力更是为社会所信服。“维护生命,守护健康”,从填报志愿的那一刻起,李湘云就立此宏志,做一名生命健康的使者。在33年的医疗执业生涯中,她默默坚守,事事践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刻画出不平凡的人生轨迹,真情演绎着一个博爱奉献、担责尽职、争创卓越的尚美人生。 李湘云在为患者诊疗。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云南站 1.博爱无私 尽心为病患解决实际困难 哲人说“美就是奉献”,而白衣天使之美就是博爱与奉献。在数十年平凡的工作中,李湘云始终秉承这一精神,把患者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不忍心让病人多等一天,24小时为患者提供超声诊断的服务,把满满关爱奉献给每一位病人。 记得在一个大雪飘落的傍晚,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准备下班时,一个50多岁的父亲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来看病,只见小男孩衣不裹体,脚穿破胶鞋,满身泥泞,被冻得瑟瑟发抖。她即调高室温,抓紧给孩子检查,直到晚上九点诊断结束,小男孩患了复杂性心脏病,大动脉转位。得知这对走路来看病的父子因没钱,还得走路回威宁去,她十分心疼,将身上仅有的钱给了他们,叮嘱他们吃点东西坐车回去,自己却饿着肚子走回家。 李湘云在指导工作。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云南站 一次,李湘云临近下班,一位农村大嫂来检查。发现其病情复杂且严重后,她详细询问得知,大嫂的老公患矽肺病死了,因治病欠了很多钱,家庭生活非常困难,无钱医病就拖着,现在有了“新农合”才来看病,但检查的钱也凑了好久。听闻至此,想到还需做其它检查,还得住院治疗,李湘云将身上的钱全给了她,并陪送大嫂到其他科室检查。而当天她约了朋友聚餐,待她这个“主人家”到饭馆时,只剩一个朋友因带的钱不够结账仍等在那里,除了内疚和自责外,更难堪的是,她身上也没钱。 这样对困难病人的帮助,不知她做了多少,却从不向别人提起。 她的博爱和奉献温暖着患者,也感染着世人。一位患者给她发来短信说:“人们都说医生是白衣天使,我相信,你是拯救病人的白衣天使,是你让我明白,我生活在一个充满阳光,充满爱的世界里,也让我明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2.尽职尽责 不忘使命舍小家为大家 “承担守护生命健康这一使命,就要有敢于担当的精神。”李湘云这样说,也这样做。作为B超科主任,她身先士卒,当好表率,24小时待命,全天候服务患者。寝食错点,节假加班,带病上岗……是她乐于其中的常态,而家人却时有不乐意,但只要有危重病人和疑难病症,谁也阻拦不了她赶往医院。 李湘云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也经常不适,有时直接无法行走,同事劝她休息治疗,可面对那么多排队的病人,她还是坚持让人搀扶着来到岗位。特别是在开展床旁B超时,得提着机器到病房为病人检查,有时还得推着庞大的机器去,但她还是以惊人的毅力一瘸一拐地来到病房为病人检查。 李湘云为病人服务。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云南站 在“三鹿奶粉事件”中,她带领科室人员沉着应对突发事件,每天检查患者高达600人次;汶川“5·12”地震,昭通也是重灾区,她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病人的安危,带领全科人员迅速将病人转移到安全地方,有一个病人不能行走,她便守着病人不离不弃,给予病人莫大的安慰,却置自己的生命安全而不顾;在昭通彝良“9·07”地震救灾中,有一天送来的伤员很多,她和同事们不吃不休连续作战,一直忙活到次日凌晨。当她和同事们拖着疲惫身子走出来时,又遇到一个摔倒的人,她和一名同事背扶着伤者去救治;特别是在鲁甸“8·03”地震后,她带领全体科室成员积极奋战在抢救伤员第一线,迅速开通“绿色通道”,全员24小时投入工作,保证大量地震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检查。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哪个儿女不牵挂爹娘,哪个父母不怜爱子女。然而,面对生命,面对工作,面对使命,李湘云毅然选择了责任和担当。有一次她的父亲病了,父女两事先约好在医院陪父亲看病,但是等到约定时间,她因工作太忙,脱不开身,父亲见其病人太多,便悄悄走了,但没走出几步,就倒在门诊部门口,好在同院医生及时发现帮助送诊救治。还有一次,她的儿子做手术,其到手术室完成亲属签字后,就跑回B超室检查病人去了,儿子手术后几个小时也没及时去看上一眼。 当然,由于B超等候的病人太多,焦急而漫长的等待往往让病患及家属烦躁,承受患者和家属一些过激语言甚至过激的行为已是常事。一次,一名患者家属为检查结果不明冲到B超室就大打出手,李湘云还因此受伤住了院。虽然此事医院已出面处理,但去看望她的同事无不伤心落泪,觉得当医生蒙冤受辱,可她反而安慰大家。出院后,她把自己的绩效扣了。同事们对此表示不同意,认为她已经承受了身心的痛苦,不仅不能减少绩效,还应得到奖励和补助。可她却说:“病人太多是大家加班加点完成检查任务的,不能因为我受委屈,也给大家委屈。” 3.敢当先锋 提高技术为民服务 医疗技术是医务工作者的生命。B超是常规的临床检查设备,就好像打仗时的侦察兵和探路者。为当好探路先锋,李湘云克服家中父母年老需要照顾,儿子读书需要管教等实际困难,先后到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昆明延安医院进修学习。 工作中的李湘云。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云南站 学成归来,她充分发挥技术带头人的作用,把自己掌握的经验技术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同事,带出了一支团结和谐、医德高尚、技术精湛、作风过硬、能打胜仗的专业队伍,在省内率先开展了胎儿心脏、食道超声、穿针活检、新生儿颅脑超声检查等先进技术,填补了医院的技术空白,处于全省领先水平,解决了昭通市患者需到上级医院就医所带来的巨大困难。特别是她主导开展的新生儿颅脑超声检查,对新生儿缺血进行早期诊断治疗,大大缩短了检查时间,避免了迟缓救治造成脑瘫、痴呆、弱智,解除了因病患给孩子、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巨大不幸和负担。 近十年来,她还在国际性刊物、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了多篇医学论文,荣获多项科技进步奖,并先后三次被医院评为先进工作者,李湘云所负责的B超科三次被医院评为先进集体。 (本网根据《李湘云:白衣天使 爱洒乌蒙 在平凡的岗位上刻画出不平凡的人生轨迹》、《李湘云:白衣天使爱洒乌蒙》等稿件综合编辑,感谢中国文明网·云南站提供素材。) 编辑点评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李湘云——一位生命健康的使者,一个为临床探路的先锋,一名乌蒙大地的巾帼,用博大的爱心、无私的担当、精湛的技术,为无数患者解除病痛,赢得了大众的爱戴,在人民心中她是一个真正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