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30|回复: 0

[其它] 加快推进农村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25 09: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孔令光

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当前,如何抓住加快昆玉红旅游经济带重要城市建设带来的机遇,提升小城镇建设能力,加大旅游产业与城镇化、高原特色农业、新型工业、“美丽家园”的融合发展力度,立体拓展生态文明空间,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抓牢用好农村小城镇建设机遇,重新审视小城镇建设的得与失

当前,就农村小城镇现状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小城镇体系规划不科学。有重总体规划、轻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就城镇论城镇、规划系统性差的缺陷。严肃性不够,没有按照规划功能分区,一届任期一个思路的情况比较严重。二是资源要求投入相对不足。按现行财政体制,镇级财政只有数字没有能力,无法实现从“吃饭财政”到“发展财政”的跨越。城镇建设与用地矛盾日益突出,水、电资源约束日益增强,严重制约着农村小城镇建设和经济的融合发展。三是聚集发展能力较弱。人口规模偏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投入不足。在空间重组与产业重构中,所需的人口集聚、土地集中与产业集聚面临土地流转困难,农村户籍人口比重偏高,本地户籍人口“村改居”意愿不强,“农转城”积极性不高,外来居住人口吸引不足等诸多挑战。

小城镇是农村之首、城市之末,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具有接受城市辐射,增强农村田园聚集的功能,既有城市化的文明程度,又有田园化的特点。为此,要抓住省、州、市加快昆玉红旅游经济带重要城市建设带来的机遇,全面推进农村小城镇建设。一是要优化城镇空间结构。按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总体要求,做好小城镇总体设计。围绕城镇定位,丰富城镇内涵,提升经营理念,凸显建筑文化,用一流的规划、顶层的形象设计、优质的精品工程和特色的城镇建筑,引领城镇建设发展。坚持一砖一瓦不马虎、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理念,不断开拓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新境界。

二是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学校、医院、农贸市场、休闲场所建设,推广集团化营运,鼓励“名校”“名院”“名企”的延伸化经营。扩大城镇建成区空间,加强道路交通、物流设施、停车换乘的建设,实现合理分布。尽快盘活存量土地,加快上联市区、下联中心村的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形成以集镇为基本平台和关键载体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模式,大幅度提升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功能。

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小城镇建设,积极实施农村土地市场开发,努力破解小城镇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以土地流转为核心,规范有序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撬动民间资本推进小城镇的建设。

二、实施产城融合的发展战略,提高产业支撑能力推进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动力和支撑,要着重打造产业融合发展的小城镇建设。推进产城融合建设。要紧扣发展休闲体验农业、特色生态农业等新型业态的设想和思路,打造“周末经济”“假日经济”,大力推进小城镇内部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都市农庄,把都市农庄打造成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新亮点、新示范。鼓励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承包、租赁、购买荒山、荒坡、荒沟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再造,使荒山增绿、荒地改良,让闲置的资产变成“赚钱的机器”。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延伸庄园经济的产业链条。实行农工贸旅一体化经营,种养加、产供销、旅游休闲协同推进,带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打造完整的都市农庄经济产业链。

一是要加大招商引智力度。农村小城镇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结果,与农业现代化互生共进。要加大招商引智力度,推进土地、劳力、市场、科技、资金等要素的整合,通过招商引资,吸引银行、企业和社会资金,提高产业支撑能力,推进小城镇的健康发展。首先是立足资源和产业优势,规划农产品市场布局,完善服务设施,培植流通产业,拓展交易范围,扩大市场容量,通过建设农产品市场和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来促进小城镇发展。其次是以龙头企业发展带动小城镇建设。努力吸引一批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服务的加工、储运、销售、信息、科技等企业进镇落户,加快小城镇发展。另外,要以科技示范带动小城镇建设。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服务和带动作用,建立科研、开发、推广基地,促进小城镇发展。

二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城镇的厚发优势如何,取决于环境、土地、人口等涉及可持续发展诸多因素的优劣。要严守小城镇、农村地带的生态保护红线,坚持在建设小城镇的同时建设环境,要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用地结构。在项目建设上选择发展高科技、环保型、高效益的项目,从污染源上做好控制。

三是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深化建制镇户籍准入政策,实现外来人口有序准入,坚持贯彻“农转城”各项规定,着力破解阻碍人口流动、资产流转的瓶颈,放宽进城落户政策条件,打通农民进城的“绿色通道”,保证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城乡居民,避免形成“新二元结构”,保持社会稳定。

(作者单位:弥勒市政府烟水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