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719|回复: 0

让长征精神更好地传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20 09: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623468_488140.jpg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继承和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各地组织创排一批以红军长征为题材的舞台艺术作品,将长征精神在舞台上立起来,一代一代传下去。(据8月17日《中国文化报》)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80年在人类历史上只是短暂一瞬,但对于今天的青少年来说,长征在他们头脑中或许只是一个简单的词汇。这个词汇包含的含义是什么,如今青少年该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对于社会来说,需要帮助他们找到长征精神与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直接联系,找到让他们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的理由、路径和载体。

       让青少年对长征精神有直观印象,实地参观是一个基本路径。通过实地参观,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可以亲赴长征沿线地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社会实践观察、历史文化寻访等活动。应该说,这种参与对于他们感悟长征精神很有好处,但毕竟在参与人数、现实条件等方面还有很大局限性。

       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除了通过听讲座、看历史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和唱红歌等形式外,以长征路上的故事为基础,创作更多以长征为主题的鲜活文艺作品,也是让长征精神在孩子们头脑中立起来,并一代一代传下去的良好载体。比如,中央歌

       剧院正在创排的歌剧《红军不怕远征难》,国家京剧院创排的现代京剧《党的女儿》,中国歌剧舞剧院的民族管弦乐音乐会《长征路上》、民族舞蹈集萃《长征路上红军花》等,这些都是传承长征精神的好载体。

       利用文艺作品传承长征精神,关键要把握好几个要素。一是作品要从生活中来。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长征胜利已经80年,如今很多东西脱离了当时的场景,对于主创和演员来说,要想再现长征精神,必须坚持实地采风、蹲点调研,从群众中寻求素材,从生活中寻

       找灵感,努力创作出具有深厚历史感和文化底蕴的优秀作品。

       二是作品要有独特吸引力。文艺作品是靠情感动人的,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应当做到情节故事的兼备、思想艺术的统一,从而使作品既让人爱看又耐人寻味,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是作品要避免千篇一律。各地都在创作关于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艺术作品,大家扎堆搞创作,如何防止作品“撞车”是关键。这就需要各地结合实际,从大背景出发,从小切口入手,利用小说、舞蹈、戏剧等多种形式,以各自独特视角来解读长征精神,这样不仅能做到作品的多样化,也会增加长征精神立起来、传下去的吸引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