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他,用戏曲艺术宣传商丘 文/图 晚报首席记者 吴海良 来源:商丘网—京九晚报 他是国家二级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先后担任商丘市豫剧一团副团长,商丘市豫剧院副院长,商丘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艺术科科长,商丘市戏剧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河南省剧协理事,河南省导演学会理事等职。他曾先后为省内外兄弟院团编剧、导演各类剧目数十台(部),多次获得省市级,甚至国家级大奖。《乡村女支书》《钟鸣钟庄》《花木兰》《应天骄子范仲淹》《天下清德》等广大群众耳熟能详的剧目,都是出自他手,由他编剧、导演的。他视艺术为生命,把用戏曲艺术宣传商丘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他就是商丘市豫剧院导演刘涉运先生。 《天下清德》剧照 成绩斐然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道北胜利路附近刘涉运的家中采访。一桌子的各种荣誉证书、奖杯、奖牌,让记者看花了眼。这其中,不乏省级、国家级的大奖。1999年他导演的第一部戏——豫剧《范雎与须贾》,就夺得了商丘市首届戏剧大赛剧目金奖、导演奖。从此,刘涉运开始在戏曲艺术的创作、导演上崭露头角,精品不断。他导演的豫剧《乡村女支书》 获河南省第八届戏剧大赛导演奖,豫剧《钟鸣钟庄》获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小戏《摔奖牌》荣获河南省小戏小品大赛剧目金奖、导演奖,平调《山娃》获河北省戏剧汇演导演奖。他改编并执导的柳琴戏《梁山伯与祝英台》获河南省第二届县区级大赛剧目一等奖、导演奖、编剧奖。另外,此剧又参加了河南省黄河戏剧节,并荣获导演奖、剧目金奖等十多项大奖。 近两年,刘涉运艺术创作上是渐入佳境,所创作、导演的作品斩获不少大奖,为商丘戏曲的繁荣发展增添了很多亮色,为商丘及河南赢得了荣誉。2010年他改编并执导的大型古装戏,由河南省豫剧一团首演的《花木兰》应邀进京在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此后,商丘市豫剧院邀他将此剧原版复排之后,先后赴台湾和韩国进行交流演出,反响极好。他编剧并导演的大型豫剧《应天骄子范仲淹》,成功入选“濮阳杯”黄河戏剧节并荣获剧目银奖、编剧奖,并被列入河南省廉政剧目巡演计划。2017年,刘涉运为商丘市豫剧院执导大型豫剧《天下清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夺得河南省第十四届“文华大奖”“文华导演奖”,并顺利通过国家艺术基金评委会的结项验收。 《应天骄子范仲淹》剧照 荣誉背后的故事 成功都是由荆棘编成的。这一个个荣誉,无不是他汗水心血的结晶。在艺术的道路上,刘涉运一直没有停下追求的脚步,而是一步一脚印,走进了人生的辉煌。祖籍永城的他生于周口项城,12岁就开始坐科学习表演,是当地剧团的台柱子。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1986年他考入商丘地区戏校,在表演专业学习。毕业后,于1990年他进入商丘地区豫剧团(今商丘市豫剧院)工作。好学上进,不安现状,1998年他进入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深造。 在中国戏曲学院学习的两年里,他非常珍惜这个机会。每天如饥似渴学习知识,钻图书馆,向老师、同学请教,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自身的理论水平。深厚的艺术功底,加上理论指导,使得他在艺术的创作上是如虎添翼。他告诉记者,通过那次进修,他确实是开了眼界,知道中国戏曲发展到了哪一步。这样,自己创作、导演的剧目就有了方向,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011年,河南省豫剧一团准备复排常香玉大师的经典剧目《花木兰》。时任该团团长的李道畅慧眼识材,聘请刘涉运为该剧导演。受命之后,他反复研究剧本,吃透精神。他认为,艺术作品要为时代而歌,要根据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重新赋予这部经典以新的生命和价值。于是,在剧团的支持下,他对剧本进行了全新的重构,在原剧的叙事结构上,进行了别具匠心的整理。经过重新加工的《花木兰》,在保留原著故事原貌和保家卫国主题,保留经典魅力的同时,又增添了时代元素,意境上也更加诗意隽永。在舞美方面的创新设计,也打破了老版固有的舞台限制,扩大空间,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舞台技术,加上了幕间伴唱,倾力营造更具观赏性、更富现实感的舞台效果。《花木兰》一举成名,应邀进入国家大剧院连续演出两场,有一位将军的秘书看过演出后,专门到后台找到他表示祝贺。 在国家大剧院演出之前 ,刘涉运于工作间隙留念 以宣传商丘文化为己任 通观刘涉运创作、导演的作品,大多与商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用戏曲这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来宣传博大精深的商丘文化,展示商丘人文化自信。他说,我是商丘人,我的血脉里流淌的都是商丘文化。宣传商丘,宣传商丘文化,就是我的责任、使命。 在他所导演的《花木兰》中,其中《荣归》一场贺元帅唱词中,刘涉运增加了这样一句:“快马加鞭商丘往,营廓村迎木棣同进京襄。”目前这已经成为经典唱段。通过这种形式,宣传商丘的木兰文化,进一步确立木兰故里的地位。2016年的大型新编历史剧《应天骄子范仲淹》,是刘涉运编导的又一力作。这部作品,进一步彰显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力。《应天骄子范仲淹》共分9场,以北宋一代名臣、政治家范仲淹在应天书院刻苦求学、讲学的生平事迹为主线,用戏曲艺术形式讲述了范仲淹一生的坎坷和天下为公的精神,生动刻画了他刻苦求学、爱心孝道、忠贞报国、勤政为民、不畏强权的高大形象。作为编剧,刘涉运严谨的构思、形象的表述和诗化的语言让剧本就具备了一定的艺术性,剧中人物喜悲、静动跃然纸上,让读者在阅读剧本的同时就有一个非常清晰的内心视像。作为导演,他的创造力和执行力体现在对每个角色、每个演员的舞台走位及内心调度,掌控是那样细致入微,对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创作都是那样耐心。《应天骄子范仲淹》的剧情不仅与商丘有关,而且非常具有教育意义,集中体现了范仲淹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为儒家思想中的进取精神树立了一个新标杆,可谓是一场冲击视觉和净化心灵的戏剧盛宴。此剧推出不久,便被河南省纪委选中,列入反腐倡廉巡演剧目。 围绕清代著名廉吏、商丘名人、江南巡抚宋荦在任期间,关心人民疾苦、与贪官污吏作斗争、舍小家为大家、修建防洪大堤的故事,刘涉运创作导演了豫剧《天下清德》。该剧将宋荦的才情与为官清廉之秉性结合在一起,塑造了一位清正廉洁、不畏强势、执政为民的廉吏形象。《天下清德》在第十四届戏剧大赛中荣获河南省“文华大奖”,实现了“文华大奖”五连冠,同时刘涉运也获得了“文华导演奖”。 商丘市现代扶贫戏《春风送暖》剧照 艺术无止境 艺术无止境,注定刘涉运奋斗的脚步就不会停。面对众多荣誉,刘涉运淡然一笑。他深知,荣誉只是代表过去,未来还要努力打拼。据他介绍,现在他正在创作一个为四平调寻根的戏,暂定为《花鼓涅槃》。他希望通过这部戏,把商丘的四平调宣传出去。另外,他准备创作一部歌舞音乐剧《应天书院》,用这种新的形式宣传北宋四大书院之首的应天书院。国家一级编剧任金义先生对刘涉运评价很高。他认为,涉运好学上进,功力深厚,是商丘乃至全省为数不多的优秀中青年导演之一。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刘涉运对这句话感触很深。对于他来说,艺术创作注定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他享受着这种艰辛。就如一部戏的创作,首先他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深入了解人物的生平及精髓所在。然后从海量的信息中,精心挑选出适合剧目的素材,认真构思,形成大纲。再创作唱词,反复修改,锤炼打磨。其中的艰辛谁能体味得到呢?他说,自己最幸福、最快乐的事,就是一部新戏呈现在观众面前,并且得到了观众认可。最如一个生命孕育的过程,有痛苦,有付出,但换来的是生命诞生的幸福。 责任编辑:李德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