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81|回复: 0

[开封] 生命四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8 12: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命四章   

一、价值
  “一个人的躯体,可以提练出七、八块肥皂的脂肪,勉强够粉刷一间小房子的石灰,磷可以做12盒火柴,还有一点儿铁,可打成一根一英寸长的铁钉。”这个小资料是我从一片过期剪报上看到的。尽管现在物价上涨了数倍,这些东西全部算起来也不过值30元人民币(按最贵价儿虚算点儿)。
  难道自诩为“宇宙精华,万物灵长”的人,其本身价值仅相当于五、六斤猪肉的价钱吗?
  非也。
  张衡、孙思邈、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爱迪生、李时珍、华罗庚等人的非凡智慧、献身精神及科学贡献,多少钱能买来?
  齐白石、贝多芬、梅兰芳、达·芬奇、莫扎特、华彦钧(阿炳)、卓别林等人的娴熟技艺、一丝不苟的品质和辉煌的艺术成就,多少钱能买来?
  岳飞、文天祥、戚继光、郑成功、邓世昌、关天培、冯子材等人那满腔爱国情及抗击外来侵略的义举,多少钱能买来?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改革开放、一国两制等宏伟蓝图的大手笔,多少钱能买来?
  老一辈那改天换地、气吞山河的革命气概和爬雪山、过草地等壮举,多少钱能买来?
  鲁迅的硬骨头,方志敏、夏明翰、杨靖宇、赵一曼等人宁死不屈的革命气节和钢铁般的意志,多少钱能买来?
  雷锋的思想境界,焦裕禄、孔繁森的公仆意识,徐洪刚不畏强暴的正义感,陈金水、李素丽的敬业精神,体坛健儿赛场上那近乎拼命的劲头……多少钱能买来?
  ……
  是的,这些都是无价的,亿吨黄金也买不来!
  看来,生命价值并不在于生命本身,而在于是否利用生命创造价值。每个生命有幸来这个世界一趟,不论以什么形态存在(高等或低等,伟大或微小,尊贵或平凡,健全或残缺……),都有一种利用有限生命创造价值提高生命的“义务”(不管它自己是否意识到),而且这“义务”是无尽的,伴随整个生命进程。
  一颗松籽被飞鸟噙到一条悬崖缝里,它就利用崖缝里有限的泥土和雨水发芽、生长,几十年过去了,不知经过多少风雨击打,这颗松树,旁边还有许多他的后代,成为一道壮观的风景。这颗松籽正履行着提高生命的“义务”。
  只有在履行这无尽的“义务”过程中,生命价值才会成十倍、百倍及至万倍、亿倍地体现;否则,哪怕是这个星球上最高等动物——人,其生命坐也只能永远和几斤猪肉同价!

  二、源泉
  一个生命的生存要以毁灭无数生命为代价。不是吗?一条小鲸长成大鲸不知要吞吃多少鱼虾,一棵大树不知要掠夺多少小草生长所需的养料、阳光,成万上亿只的蚂蚁仅够熊的一顿美餐……弱肉强食、以强凌弱这一残酷现实在生物界普遍存在着,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同类(亲情)之间的爱。
  那只老麻雀为救自己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雏雀,不顾一切地扑到比它大几百倍的猎狗面前,用瘦小的身体护住雏雀,浑身羽毛蓬起盯着猎狗,绝望地尖叫着,伟大的母爱使庞然大物(在麻雀看来)的猎狗连连后退……
  有对姓刘的兄妹,在他们将成年没成年时,妹先得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兄后得上了尿毒症,凶残的病魔将要摧毁这一对年轻的生命。为了给他们治病,父母已倾家荡产了。天真的兄妹幻想着重新铸就一个新人,兄要把骨髓献给妹,妹要把肾捐给哥,他们都要把健康的生命留给对方。消息传开,社会各界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仅仅月余,捐款就达16万余元,他们得救了!
  这对兄妹用爱唤起人们的同情,人们又用爱挽救了他们的生命。
  一对恋人到原始森林中去探险,不幸的是他们坠崖了。在惊慌失措中姑娘抓住了一根树枝;小伙子则拼命拽住了姑娘的脚踝,两人秋千般悬挂在绝壁。可是树枝太细了,绝不可能同时负重两个人,树枝噼噼啪啪眼看着快被挣断。“也许我不能送你结婚礼物了,多保重!”小伙子含泪一句,撒手附下了悬崖。
  “他用生命表达了对我的爱。”姑娘每讲到这儿,就哽咽难语,泪水滂沱,她就是那个幸存的姑娘。
  …… …… 
  爱,在生命界演化着一幕幕动人心魄的喜剧和悲剧。
  如果没有生命,这个星球将会死寂;同样,如果没有真爱,生命也会枯竭!
  大地之爱,让生命成长;蓝天之爱,让生命翱翔;高山之爱,让生命深沉;大海之爱,让生命激荡;绿树之爱,让生命清新;鲜花之爱,让生命芬芳;父母之爱,主生命延续;亲友之爱,让生命善良;挫折之爱,让生命坚韧;磨难之爱,让生命顽强;正义之爱,让生命高尚;成功之爱,让生命雄壮……
  一句话,真爱是生命的源泉!

  三、力量
  生命,一场无声的力量角逐。
  生命开始前夕,就进行了一场力量的较量:在争先恐后的“千军万马”中,那最强的一个(唯一一个)有可能碰着生命线,踏入生命之门而不被淘汰掉,而后经过或长或短的“闭关修炼”,才降临到这个世界上。(所有来到世上的生命真幸运!)
  至此,力量角逐正式开始了。
  小小蚂蚁却能搬动超过自身体重数倍的食物,老鼠从几层楼上掉下来而能丝毫不伤,螳螂被砍去头、腹还能行走,蚯蚓被腰断两截仍能“一变二”存活,乌龟几个月不食不饮却还能爬,一种热带鼠在滚水中翻跟头而不会烫伤,几粒种子的发芽力量可将最严紧的颅骨缝儿完整地“撬”开,仙人球在干涸的土壤中几个月却不会死……
        这些都是这场力量角逐中的精彩片断!
  任何生命自身都有着太多缺憾,如果努力能弥补一些。无疑在这场角逐中赢得一些主动权。如果小草不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竹石不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秋菊不是“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恐怕早就被淘汰出这个世界了。
  一次火灾中,一个小男孩被无情大火烧伤了下半身。医生断言,由于他下半身伤害严重,存活下来的希望很渺茫,就算活下来,下半辈子也是、注定是个残废。然而,他不但活下来了,而且凭着钢铁般意志,每日持续按摩两只没有知觉、无力的腿脚,一年后竟能用自己的双腿站起来。然后走路,甚至能跑步。到大学时,他还被选入田径队!葛林·康宁汉博士,在这场角逐中,把生命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
  那么,生命力量究竟在哪里?在失明者那灵敏无误的听力,在聋哑者那会说话的手势,在拐杖敲击地面的声音,在轮椅那转动轮子……在一切超越生命障碍的行动中,在这场与命运安排作抗争的角逐中。

  四、归宿
       死亡,生命必然的归宿。
  无论胎生还是卵生,无论木本还是草本,在死亡面前一律平等,最终都会被其收去生命,谁也逃免不掉。从这个意义上讲,生命并不属于其本身,而是“上帝”借给我们生物的。
  有了死亡的归宿,生命才显得极其珍贵。同时也显得那样无奈:生机无限的树木可能会被一阵龙卷风连根拔起,鲜艳娇美的花儿很快就要凋落了,事业蒸蒸日上时可能会在一场疾病或一起车祸中死去……因为“上帝”随时地在索回着生命。
  面对这样的归宿,尽是遗憾:开拓者末尽的道路,攀登者没有登上的高峰,贪婪者不能上有全部的金钱,奢侈者那没完没了的奢靡生活……
  春风得意者恐惧死亡;重重磨难者漠视死亡;看破红尘、厌倦生活者向往死亡;心灰意冷、以求来世者渴望死亡……
  然而,“上帝”并不以众生意志来索回生命,想死的偏不死,不愿死的却死了,该死的不死,不该死的却要死。
  死亡,提醒众生,生命只有一次,应该过好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免得“白借空还”,辜负“上帝”的一片“美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