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38|回复: 0

[郑州] 新郑等四地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3 15: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原网讯(记者 高凯)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名单10月8日揭晓,我市新郑市成功入选。
  新郑市是郑州市乃至河南省同级城市中新型城镇化建设速度和力度最大的城市之一,其中高标准公路建设、产业集聚区建设、新型社区建设、大项目建设等已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效支撑。同时,该市凭借紧邻郑州都市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优势,提出“融入大郑州、融入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承接郑州产业辐射”的“双融入、双承接”发展战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加快大项目引入,使辖区经济实现高速发展。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新郑市注重在“金融创新率先突破、以人为本增进和谐、三个互动实现持续、文明生态留住乡愁”四个方面努力,做好融资、土地、产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工作,落脚点在城市建设一定要为宜居兴业服务。
  获得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后,新郑市根据上级要求迅速行动,对未来三年作出规划和部署,建立起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体制机制,加速存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完成农村配套改革,继续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启动智慧城市建设。
  据了解,除新郑市外,我省洛阳市、禹州市、兰考县也入选了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构建以人为本的文明生态城市
  ——写在新郑入围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之际
  本报记者 高 凯
  秋高气爽,正是秋作物纳仓之时,黄帝故里新郑市迎来一项殊荣——10月8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名单揭晓,新郑市和我省的洛阳市、禹州市、兰考县入围。
  新郑入围国家试点,得来并非偶然:
  今年4月,来自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务院研究室、中国社科院、国家发改委的专家、学者到新郑考察新型城镇化建设,认为新郑以人为本、金融创新、产业支撑就业等互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模式具有全国示范作用。
  河南省、郑州市主要领导也先后到新郑调研,鼓励新郑市更加勇于担当,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迈出新步伐。
  新郑市在“金融创新率先突破、以人为本增进和谐、三个互动实现持续、文明生态留住乡愁”四个方面加力,做好融资、土地、产城、生态环境等方面工作,最终落在城市建设一定要为“人”宜居兴业服务,与9月16日召开的全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提出的“新型城镇化贵在突出‘新’字、核心在写好‘人’字”的精神相吻合。
  金融创新 巧解钱紧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财力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是至关重要的,新郑的探索可用三个字概括。
  “疏”。推进事业性投融资公司转企改制,将房产、林权、城市管网等部分政府优质资产注入国有投融资公司,组建新区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和政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两家资产超百亿元的城投公司。目前,共完成融资97.52亿元。以这两家公司为龙头,整合重组9个政府平台公司,分别服务于龙湖组团、新港产业集聚区和新区等,使每个组团都有资金保障。
  “管”。建立完善融资平台的管理运营机制,按照“市财政不为投融资公司做担保、投融资公司之间相互不做担保、投融资公司的专项资金不交叉使用”的原则,确保“借、用、还”的良性循环。通过严管,2013年7月,新郑新区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被大公国际评为2A信用等级,并发行15亿元公司债券,成为省内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县级市城市投资债券。
  “引”。通过政府或其融资平台广邀社会资金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这种方式,该市已成功融资33亿元。
  产城互动 百姓受益
  投资18亿元的河南冠超食品工业园项目是新郑市新港产业集聚区今年引入的超亿元项目之一。该项目联手工商银行 、民生银行、郑州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专门吸纳成长性、前景好的中小食品企业入园。项目建成后,将有2万个以上就业岗位;不想要岗位,想创业,银行也会给予贷款支持。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新郑市注重引入就业、创业机会多的项目,意图十分明了,就是为群众“上楼后”提供生活保障。该市力推“产城互动、新城老城互动、一二三次产业互动”三个互动、统筹推进、区域联动的发展规划,目的是要把产业支撑与促进转移就业有机结合起来。新郑市新型城镇化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只要有新社区建设,肯定有低耗能、无污染的产业项目或园区在附近。新港产业集聚区一带,聚集了大量的食品、医药、生物科技企业,搬入周边和庄镇、郭店镇、薛店镇等新型社区中的居民,骑车或步行都能去上班,工资不比大城市差。
  有岗位是好事,但也要人有能力适合新岗位。新郑推出“五个工程”,包括: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在土地流转财政奖补中保障农民获益。实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工程,以免费培训、免费推荐就业的“双免”工程为载体,帮助农民学技术、选岗位。目前,已成功转移就业18.2万人。实施农业协作创业工程,建立三级农民协会体系,现已发展各类会员1万人左右。针对工作之余生活比较单调问题,开展“百支队伍、千名骨干、万家欢乐”的文化惠民工程。目前,共培训2800多名文艺骨干,组建400多支文艺队伍。实施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工程,将失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实现入住社区居民“双重身份、双重保障”。
  环保生态 留住乡愁
  去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对城市发展以人为本、注重保护生态提出新要求。
  新郑市是轩辕黄帝故里,城市形成早,文化历史底蕴深厚,辖区内有历史、有传奇、有传说的村、墓园、祠堂很多,毁坏一处就是毁掉了一段历史和记忆。新郑市在环保生态、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规划部署,按照“北部城镇化、南部田园化”的建设思路,依托具茨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水北调生态保护带及孟庄红枣种植保护区、龙湖林果业基地,构建“一山一带两河两基地”的复合型生态功能区,逐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山、水、田、林、城融为一体,绿量充足的城乡生态体系。
  以生态镇村创建活动为载体,新郑市统筹推进城乡环境保护。全面建成6个污水处理厂,市域污水基本达到“全收集、全处理”,新建一座日处理580吨的垃圾填埋场,形成了“村收集、乡运输、市处理”的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
  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建设郑韩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并对老手艺、老文化、老物件、老街区等体现地方文化特色项目进行保护性开发,使历史文化得到传承。
  入围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新郑市高标准定位,计划在2017年年底前,分阶段编制完成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方案和户籍管理、财税金融、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生态文明等制度改革方案,建立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体制机制,加速存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完成农村配套改革,继续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启动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总结经验,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