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安阳日报记者 郭新星报道
图为滑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正在现场展示烙画制作工艺。 (本报记者 郭新星 摄)
“这幅《逝者如斯夫》烙得惟妙惟肖……”5月16日上午,由市文广新局、市文物局、市残联、市博物馆和滑县特殊教育学校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兰心巧手烙丹青”烙画作品展在市博物馆三楼展厅开展,吸引了许多艺术爱好者前来欣赏。
记者留心观察发现,滑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使用一种特殊的画笔,不使用任何颜料,利用高温炭化的原理,在葫芦、宣纸、竹木等烙画载体上,通过不同的力度和火候,用勾、擦、点、烘等技巧熨出烙痕,把国画艺术巧妙地展现在画板上。
“此次展览的169件烙画作品均出自该校滑州烙艺工作室的10余名学员之手。”市博物馆党支部书记史军红介绍,烙画古称“火针刺绣”,是我国古代珍稀画种之一,曾一度失传,清代光绪年间被河南民间艺人重新发现后受到关注。滑县特殊教育学校成立滑州烙艺工作室,致力于烙画的传承和发展。
“这些烙画独特的制作工艺令我长见识了,真的很有艺术价值!”来观看展览的艺术爱好者桂意说,“我原以为这些作品出自大家之手,后来才知道都是残疾人朋友所作,他们身残志坚的毅力和在艺术上的造诣令我钦佩。”
现场制作《逝者如斯夫》烙画作品的聋哑学生名叫刘永存,他完成作品后通过手语翻译老师告诉记者,接触到烙画后就深深喜欢上了这门独特的艺术,每一件烙画作品的完成都使他更有自信、更加快乐,他会坚持走好烙画创作之路。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也是全国助残日。我们举办此次烙画作品展,就是想呼吁社会各界关心、关爱残障人士这一特殊群体,为他们搭建一个展示自信、自强、健康、快乐精神面貌的阳光平台。”史军红说。